
—— 他们在地上的日子只是寄居的人,他们都相信也等待天上神为他们预备的更美的家乡
因着信(上)
希伯来书系列文章之八
文/何春勋
生命季刊专稿
请阅读:希伯来书系列
音频为李慕溪弟兄朗读:
希伯来书11:1-40
从希伯来书全书13章的架构来看,前三个信息1-5章是神的晓谕、神的警戒和我们该如何将对神可夸的信心和胆量坚持到底,最后三个信息11-13章是信心伟人的见证,主的管教和我们如何效法基督。作者很用心地把中心主题:更美的指望,永远的大祭司和祂完成的救赎工作,以四个连续的信息夹在中间,将前后的讨论信息连结起来。所呈现出来的真理论述,让所有的读者有一个清晰宽广的视野,对于神对人类的拯救有一个循序渐进很清楚的了解,并且知道要如何走这条又新又活的道路。
在希伯来书11章里,我们要看看历史上信心伟人的见证,他们所拥有的指望,以及他们的结局,他们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这一章提到相当多的人物,涵盖旧约新约的历史记载,除了是以时间顺序排列之外,还有一个着重点就是要显示这些信心人物到底跟更美之约的中保,永远的大祭司耶稣基督有什么关联。
亚伯拉罕被称为信心之父,而他因着信所做的一件事是历史上所有信心行动最大最重要,也是神所悦纳的:他甘愿献上他的儿子以撒。希伯来书介绍的那些历史信心人物排列就以这件事做为分界:
11章1-3节以信心与相信神的创造作为开始,最后39-40节以信心与末日更美之事作为结论,从创世写到末日的笔法相当明显,注意到只有头尾这两段提到“我们”;4-16节和20-38节是两段从创造起初到第一世纪有名有据的人物,以及他们的信心见证实例;4-16节亚伯拉罕之前的人物又分成两组,每一组都有一个结论式的宣告。20-38节分成四组信心人物,只简单叙述他们的经历。
在正中央17-19节以信心之父亚伯拉罕献以撒的例子分隔开,要凸显出亚伯拉罕这个信心见证的重要性,因为强调人从死里复活的真理,也呼应希伯来书前面那四段中心信息有关耶稣基督成为永远赎罪祭献上,并且从死里复活,完成救赎。这个架构是我个人分析全章经文之后所得到的想法,给大家参考。
如果从这个架构角度来看十一章,马上可以看出这一章的主题:因着信。这些人到底相信什么?也可以对整卷希伯来书的信息有一个实际的体会,也让我们对从旧约创世记到新约启示录的福音真理建立一个宏观的视野。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古人在这信上得了美好的证据。我们因着信,就知道诸世界是借神的话造成的;这样,所看见的,并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希伯来书11:1-3)
首先定义什么是信。信就是信心、信仰、相信的意思。真实的相信是对没有亲眼看见没有实物认证的,仍然笃定有把握地接受并且在心里认定。几千年来,无数的人都见证过他们对于信心信仰的经历,也就是凭信心不凭眼见的证明。对于起初神以神的话创造宇宙万物,我们没有一个人有主观眼见的经历,但是我们凭着信心相信接受创造论的事实,就是所看见的宇宙人类万物,都是神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而来。这是所有信心见证中首先的,也是最基本的。没有信心也就没有信仰。
“亚伯因着信,献祭与神,比该隐所献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称义的见证,就是神指他礼物作的见证。他虽然死了,却因这信,仍旧说话。”(11:4)
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妻子夏娃有两个儿子,该隐和亚伯,创世记第四章记载该隐和亚伯都向耶和华神献祭。神看中亚伯和他所献上头生的羊和油脂,引起该隐的忌妒,起意谋杀了亚伯。希伯来书指出亚伯因着信,得到神称许他献祭的证据,他也被神称许为义人。而该隐的恶行和恶心造成神不喜悦他,他缺乏信心的献祭和祭物也不合乎神的心意,不被神悦纳。撒母耳记上15:22说:“撒母耳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祂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
亚伯仍旧说话的意思是,他虽然被谋杀失去性命,但借着他对神的信心,透过圣经上所记录的,他继续向后代的人作见证。他见证出人外表的行为无法遮掩人内心的邪恶。神所看重的是人对神的信心和顺服,这也是人敬拜和献祭的首要原则。
“以诺因着信,被接去,不至于见死,人也找不着他,因为神已经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经得了神喜悦他的明证。” ”(来11:5)
以诺的事迹记载在创世记第五章。以诺很特别,因为在他那个世代,人都活到八、九百岁以上才去世;世界上最长寿的玛土撒拉就是以诺的儿子,以诺六十五岁生下玛土撒拉后,就与神同行三百年,当他三百六十五岁时,神把他接走了,以诺并没有经历死亡。神喜悦他在先,接他走在后。
神喜悦以诺,以诺也明白神的旨意,所以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叫玛土撒拉,玛土撒拉的意思就是玛土撒拉死了以后世界上会发生大洪水。结果真的在挪亚的时候发生了。以诺怎么会知道将近一千年之后的大灾难呢?因为以诺是有信心的人,非常的敬虔,神给他启示,他在地上与神同行三百年,就是神喜悦他的明证。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11:6)
这一节所说的就是对亚伯和以诺信心表现的一个结语: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亚伯和以诺都做到两件事,第一是活在地上的时候,虽然没有看见神,但相信神的存在,他们存信心敬拜神。第二是相信神必然赏赐凡因着信寻求神的人。亚伯因信被称为义,以诺因信与神同行三百年,被神接到天上。
“挪亚因着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见的事,动了敬畏的心,预备了一只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从信而来的义。”(11:7)
世人因为罪恶滔天,引来神的审判,玛土撒拉去世之后,神要用洪水毁灭所造的一切。那个世代只有挪亚在耶和华神眼中蒙恩,挪亚从神那里知道将来要发生洪水审判的事,虽然没有看见,但他的信心使他赶紧去造了方舟。他对神的敬畏和行动,凸显出当时世人不敬虔和罪恶的光景,最终面临神严厉的审判。方舟使挪亚全家得救,挪亚自己因着对神的信心而承受了义,被称为义人。承受这个字就是继承的意思。挪亚的后代亚伯拉罕也将要承受,也就是要继承神所应许的。
“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他因着信,就在所应许之地作客,好像在异地居住帐棚,与那同蒙一个应许的以撒、雅各一样。因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11:8-10)
亚伯拉罕是信心之父,经文用两个“因着信”来形容他,第一个是他因着信顺服神的呼召命令,往一个没见过没去过却是神所应许之地去。第二个是他到了应许之地寄居,他因着信一直过着居住帐篷的生活,也传承给子孙以撒雅各。因为他已经知道神为神的儿女们所预备的,不止于应许的产业迦南地,而是神亲自建造在天上的耶路撒冷,那座有根基的城。
“因着信,连撒拉自己,虽然过了生育的岁数,还能怀孕,因她以为那应许她的是可信的。所以从一个仿佛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孙,如同天上的星那样众多,海边的沙那样无数。”(11:11-12)
神应许亚伯拉罕无数的子孙,而他和妻子撒拉都已年老但没有儿子,神的应许似乎遥不可及。神应许他们在年老的时候要赐给他们一个儿子,撒拉原本不敢相信,但后来信了,虽然自己早已超过生育的年龄,以人来说绝不可能生出孩子,但她相信神能让她生出儿子,而且此后子孙将像天上的星那样多,像海滩上的沙那样多到无法数算。
“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因为祂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11:13-16)
前面提到的这些人都去世了,但不包括以诺,因为他被神接去并没有死。所以13-16节主要是针对洪水之后的人,挪亚、亚伯拉罕以及撒拉信心表现的一个结语:他们都听见神的应许,但到他们死之前那短暂的年日,都没有办法亲眼看见应许完全的实现,但他们因着信就看见并且接受一个事实,就是他们在地上的日子只是寄居的人,他们都相信也等待天上神为他们预备的更美的家乡,圣城新耶路撒冷。最重要的一点,他们信心的表现是因着神是他们的神,他们引以为荣,他们绝不离弃神。
前面两组信心的见证人和两段结语,是对信的定义最好的例证和说明,信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讲完亚伯拉罕的见证,但是接下来,作者又把亚伯拉罕献以撒的经历单独提出来,表示说这件事很重要必须要说明,因为这是神最为看重的信心表现。
如果没有以撒,就没有传承,就没有子孙,也没有应许的子孙承受神所应许之地,神跟亚伯拉罕所立的约也就失效了,后面四组的信心见证人和他们的表现更不可能存在。但是神却要求亚伯拉罕献上以撒,这样做不就中断了传承吗?但神却要在这件事情上让亚伯拉罕经历一个真正信心的试验与验证。
整个十一章经文前面陈述罪恶、死亡和盼望,后面凸显拯救、更美的复活和完全,作者这样编写是经过非常细心的考究和设计,以亚伯拉罕献以撒作为分界,他所要显明死里复活的真理信息非常强烈。他很清楚的说明人信神寻求神是基本的,而相信神的大能使人从死里复活才是人坚定信心的关键。这对我们查考希伯来书、认识福音以及体会信心的真义来说是意义重大,非常有帮助的。(待续)
何春勋 来自台湾,芝加哥北郊葛霓华人教会荣休牧师,生命季刊特约撰稿人。
阅读作者更多文章: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
阅读本刊先前发表的文章,请点击 ?
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
Leave a Reply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