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个教会要成为有使命感的教会,意味着教会的众信徒要成为有使命感的基督徒
一个有使命感的教会(下)
——使徒行传系列信息之二十二
文/任运生
生命季刊专稿
请阅读本文上篇:
请阅读:使徒行传系列
音频为郭光明弟兄朗读:
三、传讲主道
“他们既被圣灵差遣,就下到西流基,从那里坐船往居比路去。到了撒拉米,就在犹太人各会堂里传讲神的道。也有约翰作他们的帮手。”(徒13:4-5)
巴拿巴和扫罗由圣灵带领,他们首先从安提阿来到西流基,从那里坐船去塞浦路斯(居比路)岛。塞浦路斯是巴拿巴的家乡,他们先到相对熟悉的环境,然后由近及远,逐步扩展到不熟悉的外邦世界。
他们第一站到了撒拉米,这是塞浦路斯岛东岸的一个城市。巴拿巴和扫罗就在犹太人的各会堂里传讲神的道。这也从此开始了保罗传福音的惯例,所到之处先到犹太人会堂讲道,因为“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利尼人。”(罗1:16)
在犹太会堂讲道的另一个好处是,在犹太会堂中的外邦人更容易相信,因为他们已经熟悉犹太人的旧约圣经。
扫罗和巴拿巴单刀直入,“在犹太人的各会堂里传讲神的道。”这成为保罗一生服事的中心。保罗虽然也偶尔督促外邦教会对耶路撒冷贫困的圣徒捐助,但他的焦点始终如一:“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林前2:2)
使人得救的是神的道,而不是别的,不是开医院,办教育,也不是引介政治民主制度。不是说在宣教工场创办医院和学校没有用处,医院和学校的确是有益的,帮助人解除身体的病痛,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都是有益的,然而单有这些并不能使人得救。
西方宣教士在中国的宣教有两种策略,一是以戴德生为代表的,聚焦于传福音救灵魂;二是以李提摩太为代表的,致力于创办大学堂、出版社、孤儿院,积极参与赈灾等。时至今日,戴德生的事工后继有人,他所创办的内地会今日仍在,蒙恩得救者依然生生不息;而李提摩太的事工,无论是学校、医院、教育、出版、孤儿院等,后来都被政府接管,几乎没有什么福音价值。
今天在全世界各地,所最为缺乏的,仍然是神的道,是主耶稣的福音,是圣经的真理。而且这种趋势似乎越来越突出。
“主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必命饥荒降在地上。人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摩8:11)
所以趁有机会有圣经神的话语可读,要珍视这样的机会。如果一个教会缺乏对神话语的渴慕和热情,那么这个教会大概率也不会成为传福音、有使命感的教会。
四、遭遇抵挡
“经过全岛,直到帕弗,在那里遇见一个有法术假充先知的犹太人,名叫巴耶稣。这人常和方伯士求保罗同在,士求保罗是个通达人。他请了巴拿巴和扫罗来,要听神的道。只是那行法术的以吕马(这名翻出来就是行法术的意思)敌挡使徒,要叫方伯不信真道。”(徒13:6-8)
巴拿巴和扫罗穿过塞浦路斯全岛,来到距离撒拉米约100英里的西岸城市帕弗传道。在这里,他们遇见一个行法术、假称先知的犹太人,名叫巴耶稣,这个人常和地方总督士求保罗在一起。
可以推测,巴耶稣很可能是总督的私人术士。当巴拿巴和扫罗来到塞浦路斯岛传道时,他们传讲耶稣的死而复活肯定在岛上的犹太社区中带来震荡。作为罗马参议院任命的地方官,总督有义务调查此事。路加记载说,总督士求保罗是个通达人,他自己也对神的道感兴趣,便邀请巴拿巴与扫罗来听他们讲神的道。
上图选自《圣经综合解读-使徒行传》:1912年在彼西底的安提阿发现的石碑,上面刻有“士求·保罗”,原件存于土耳其Yalvac博物馆。圣经批判家们经常批评路加在徒十三7用“方伯”来称呼塞浦路斯的执政官,因为塞浦路斯由罗马皇帝直辖,官位应当是“巡抚 Propractor”而不是“方伯 Proconsul”。后来考古学家发现,主前30年塞浦路斯由罗马皇帝直辖,但主前22年后改为由罗马元老院直辖,由“方伯”治理。1877年,考古学家在“帕弗”以北附近的Silo城发现一块碑文上刻有“方伯保罗”,日期是主后54年左右,证实了路加福音的精确性。
只是那行法术的巴耶稣(他的希腊名字叫以吕马)不希望总督听神的道,于是他便千方百计地抵挡巴拿巴和扫罗。
传道、传福音,是从地狱中抢救灵魂,是直接从魔鬼撒但的地盘中抢救人,撒但哪能善罢甘休?因此,哪里有传福音,哪里就有魔鬼的破坏,哪里就有强烈的抵挡。这是一场持续的属灵的征战。传道人是魔鬼撒但痛恨的敌人,因此传道人包括个人和家庭是最容易遭受攻击的对象,因而需要弟兄姐妹的同工、代祷、守望、警醒。
宣教是一场向撒但宣战的战争,是一场需团队合作的战斗。
1792年,被称作是 “近代宣教之父” 的威廉克理前往印度宣教,当他含泪向他莱斯特(Leicester)母会教会的会众告别的时候,他对教会的领袖说,“如果你们握紧绳子,我就会下去(救人)!”(“I will go down, if you will hold the rope.”)
在场的教会领袖安德鲁·富勒(Andrew Fuller)、约翰·赖兰(John Ryland)以及其他牧师都几乎是发誓般地回答:“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永远不会松开绳子。”(“whilst we lived, we should never let go the rope.”)
威廉克理在宣教工场经历丧子丧妻之痛,经历许许多多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但他始终矢志不移,至死方休。而他英国国内的教会和差会也始终持守诺言,从来没有放松手中的绳子。
五、恩典拯救
“扫罗又名保罗,被圣灵充满定睛看他,说,你这充满各样诡诈奸恶,魔鬼的儿子,众善的仇敌,你混乱主的正道还不止住吗?现在主的手加在你身上。你要瞎眼,暂且不见日光。他的眼睛立刻昏蒙黑暗,四下里求人拉着手领他。方伯看见所作的事,很希奇主的道,就信了。”(徒13:9-10)
“扫罗又名保罗” ,从此保罗的名字家喻户晓。也是从此开始,保罗和巴拿巴的名次调换,保罗正是承担领袖职分,成为除主耶稣基督之外教会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改变世界的、当之无愧的教会领袖。
保罗和彼得一样,讲道的时候没有一点儿文绉绉的样式,骂人的时候也是丝毫不留情面。
保罗被圣灵充满定睛看着巴耶稣,说,“你这充满各样诡诈奸恶,魔鬼的儿子,众善的仇敌。”这一连串的责骂,今天的传道人少有这样的勇气。
“巴耶稣”意思是“耶稣之子”,正如“底买的儿子巴底买。”(可10:46)保罗却痛骂“巴耶稣”以吕马是“魔鬼的儿子”。
保罗显然在做一个Word Play:你不是耶稣之子,你是“魔鬼的儿子”。你内心“充满各样诡诈奸恶”,你是“众善的仇敌”。以吕马施行各样的欺骗和法术,故意扭曲神的正道。
“你混乱主的正道还不止住吗?”
然后,保罗向以吕马宣告审判,“现在主的手加在你身上。你要瞎眼,暂且不见日光。”(徒13:11)
以吕马“眼睛立刻昏蒙黑暗” ,他四处摸索,到处求人拉他的手领他。这是使徒行传记载保罗所行的第一个神迹。
总督看见保罗所行的神迹,他对保罗所讲的有关主耶稣的道感到惊奇,就信了。奇妙的是,他的名字也是保罗,这是保罗第一次向罗马官员讲道,并且归信的是罗马最高级别的官员。保罗和巴拿巴向外邦传道在遭遇强大反对和抵挡的时候,神依然施行大能的、恩典的拯救。
而巴耶稣以吕马的暂时眼瞎,明显具有象征意义:他本来是犹太人,具有相信主耶稣得天独厚优越的条件,然而他却拒绝主耶稣。象征以色列民族整体拒绝耶稣,暂时出于瞎眼的状态,直到有一天外邦的人数添满、以色列全家得救的日子。
因此,使徒行传第十三章,不仅是保罗在教会拓展中主导地位的起始,也是福音的重心正式向外邦转移的开端。
从安提阿教会承担神的重托观察,一个有使命感的教会应该具备如下几个重要特征:
1.全身心地投入敬拜神、事奉神、渴慕神;
2.具有普世胸怀,愿付代价积极参与宣教;
3.始终不忘并围绕一个核心,宣讲神的道;
4.当投身神的国度事工时,必遭抵挡反对;
5.坚信一点,那位恩典的神必然施恩拯救。
一个教会要成为有使命感的教会,意味着教会的众信徒要成为有使命感的基督徒。愿我们都成为合神心意、合乎圣经世界观的基督徒。愿我们的教会成为合神心意、有使命感的教会。
任运生 牧师,在美国牧会;生命季刊特约撰稿人。
请点击参加祷告👇:
守望祷告时间:
北京时间
周一至周五:
早上六点开始,晚上10点结束
每天祷告16个小时
周六:早上6点–上午10点
美国中部时间(冬令时)
主日至周四:
每天下午4点开始,次日清晨8点结束
周五:晚5点至9点
请转发守望祷告Zoom链接👇:
https://us02web.zoom.us/j/84769255004?pwd=OStVZU5BWSt4dXVHb2ZLMFFQbGxqQT09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
阅读本刊先前发表的文章,请点击 ?
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
Leave a Reply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