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责与教会纪律 2022年7月25日 lidandan62 周晓勤姊妹 专辑, 圣经辅导与心理学错谬 0 Post Views: 271 点击听音频 面责与教会纪律 文·周晓勤 弟兄姊妹们平安,我们今天来看第十课——面责与教会管教,这也是我的最后一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课,大家会注意到,我们前面九堂课的内容都是针对自己,而第十堂课讲我们怎样帮助别人。这其实也是针对自己,借着帮助别人,可以看出我们自己的光景。 我们看马太福音7章1-6节。通常,大家引用这段圣经时,只引前面三节,强调我们不可以论断人。但是如果你把整段读完以后,你就会发现不是这样的。这一整段是在讲整个事情的过程。我们来看一下,这段圣经其实就是讲,当你对别人有意见或别人犯罪时,你应该怎么办。 第一、二节我们看到,当我们对别人不满或有意见时,你首先要检查自己的动机,看是不是论断人。“论断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只是说说而已,发发怨言,坐在一个法官的位置上,指手画脚说一通。论断的目的是显得自己很公义,是自以为义的一种表现。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动机是论断别人,那你就要小心,免得自己被论断。因为你怎么论断别人,你也要怎样被论断。你用什么样的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量器就是一种标准容器,以前的装谷子的那种量斗。)你用什么标准要求别人,也必要用什么标准来要求自己。如果你只是论断别人,你要注意。首先检查你的动机,你的目的只是说说人家而已,还是要帮助人家。如果你的目的只是要论断别人而已,那么你就要住嘴,不要论断。如果你检查自己后发现,我不是论断他,我真的是要帮助他改正。好,动机是对的,那就走到第二步。 第二步就是从第三节开始,“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太7:3)刺的意思就是小木屑,在这儿的目的不是强调它很尖锐,而是在强调它小,相对梁木来讲。要帮助对方很好,但你得先检查自己,你自己的眼中有一个大的梁木,也就是说你身上有个很大的毛病,你的毛病比对方的还大,你怎么能先帮助对方?你得先帮助自己。这就为什么我们圣经辅导是从辅导自己开始。刚才我说的第一步就是辅导自己,第二步也是辅导自己。第二步就是仔细看自己,我是不是比对方的毛病还大呢? 记住,我要用上帝的标准。所以,第二步就是先仔细地检查我自己,看看我有什么毛病。因为圣经说得很清楚,如果自己有毛病的话,第一,我没有资格去帮助对方;第二,如果我不改正我的毛病,我也看不清楚,因为圣经上说了你的眼中有梁木,是看不清楚对方的毛病的。所以第二步就是检查自己有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的话,我要先改正我自己的问题。第一步和第二步都要花时间的,特别是第二步更是要花时间。不是说我今天头脑一发热,我就能做这事儿了。不是这样的,需要花一段时间,祷告检查自己。 第一步自己的动机是对的,第二步自己的毛病也改正了,才能进入第三步。在这个前提下,如果你的弟兄有问题,你必须去帮助他。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你才能看得清楚,你才能帮助你的弟兄,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太7:5)好,这是第三种情况。 还记得我反复地在课堂中讲到的,我们想到一个专题的时候,我们必须把圣经中所有的相关的圣经节全部找出来,放在一起读。不能随便找出一两节,这样很容易断章取义。很多人事先已经有一个观点、一个思想,然后找一两节圣经支持自己的观点,这样是要不得的,是非常危险的。现在我拿一大段圣经出来读,待会儿我再读其它的相关的圣经。我每次都读一大段圣经,目的就是要避免断章取义。 我刚才说了一二三步,第一步就是先检查自己动机,看你是论断人还是帮助人;第二步你需要帮助对方,那你就先看看你自己是不是有同样的毛病,如果有的话,先改正自己;第三步就是你去上前去帮助你的弟兄。 第四步,有时候对方可能根本就不是弟兄,为什么呢?因为他可能就是猪和狗,不是人,不是弟兄。你已经按照圣经准备好自己,你把神的话告诉他,他不但不听,还会咬你,还会践踏你说的真理,这个是有可能的。所以圣经把这一段放在这里,是告诉你,如果这个事儿发生了,你不要觉得奇怪,这很正常。 我们再来看这个马太福音十八章这一段。圣经上说,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就是当你觉得别人得罪你,或者是别人很明显的做错了,得罪上帝。比方说他犯了奸淫,或者他在家打老婆。比方说女人虐待她的儿女,虐待她的丈夫。当你发现了这种情况,圣经上说得很清楚,你要介入。但是,你要按照马太福音七章的要求,先把自己检查一下,一直到第三步,就是你检查自己的动机,检查并悔改自己的罪,然后再去。马太十八章就是细讲怎么去,你先一个人去,注意一定是同性对同性。如果你是一个姊妹,你只能单个对一个姊妹。如果你是弟兄,就单个对一个弟兄。 如果你是个姊妹,你发现弟兄需要面责,那你就要告诉你的丈夫,你们可以一起去,你不能自己一个人去。圣经说你要去,趁着你和他单独在一处。这个地方讲的是他得罪你,单独在一处的目的是,在小范围内解决你们的问题。因为他得罪你,是一个小范围的事件。小范围的事件,就是在小范围里解决。记住,一个人的影响范围有多大,就在多大的范围内解决。如果他只是得罪你,你就跟他之间解决了。或者你发现他得罪上帝,你不知道它的范围多大,那就在你们俩之间的范围。这个其实不太适合在公共媒体到处讲道的人,如果他犯罪,因为他影响大,那这种情况我们以后再讲。我们这个地方指小范围的事件,最开始你要在单独跟他在一起的时候,直接地指出来他的罪。你指出他的罪的时候,之前马太第七章已经说了,你要先检查自己的心,自己的罪,这样等你做到那些之后,你再跟他说话就不会咄咄逼人了。你就会用爱心给他讲诚实话,因为你的动机是为了帮助他改正。 你跟他讲了,讲完以后呢,记住,这个时候他并不是猪狗,因为马太福音第十八章这里是细讲马太福音第七章的第三步。但是,如果他不听,另外带两个人一起去。为什么另外两个人一起去呢?有多个原因,我想了几个原因:第一,两三个人跟你一起去,看你说的是不是很客观,你的态度是不是端正,大家能不能帮忙补充你说的话,让它更有爱又有真理。同时,两三个人在一起,他们也可以作证,判断是你做的是否正确,对方是否不愿意悔改,或者还是其他的什么情况。 如果他还是不听,就告诉教会。这个就要看你的教会是什么情况,一般来讲,你告诉教会的领袖,教会的领袖应该找他谈话。我稍微提醒一下,我刚才说的这几步,不是说一天两天就发生了,可能要花一段时间的。比方说你一个人去找他,你说了以后,你觉得你说的不好,过两天再去说一次,同时你又拼命地为他祷告。然后你发现你该说的都说了,你也看不出你哪里做得不合适,你再带两个人,可能这又过了一段时间,这都是在给他机会。这个时候你要注意观察,有可能他骗你说他要悔改,结果你观察了一段时间,他还是不悔改,然后你们告诉教会,教会要处理,一样要花时间。 但总而言之,等教会领袖、他的小组长等等都跟他谈完话以后,他拒绝悔改的话,往往这种人不光拒绝悔改,他还会给自己找借口,甚至还会攻击教会。我处理过,所以我知道。这个时候你对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他们跟我们的生命不一样,把他们当作慕道友。这其实就跟马太福音7:6讲的是一回事儿了,那他就像个猪和狗一样,因为他跟人的生命不一样的,猪狗与我们的生命不一样。但是,是猪狗你就打他吗?不打他的,照样对他很好,是不是?他像个税吏外邦人,你就把他当个慕道友,从此以后,你还是爱他,但是你像爱慕道友一样,只跟他讲福音。而且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对慕道友有时比对基督徒还好一点。只不过如果是慕道友的话,我们跟他们说话就要很注意了,教会的事我们就不跟他说了。因为他们是门外汉嘛,教会的事就是我们的家事,我们就把他当作外人,我们像对待外人一样对待他们。但是,我们每次看见他们,我们就传福音劝他们认罪悔改。 还有,马可福音11:25-26“你站着祷告的时候,若你想起有人得罪你,就当饶恕他,好叫你们在天上的父也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若不饶恕人,你们在天上的父也不饶恕你们的过犯。” 因为你的父怎么样饶恕你,你就怎么样饶恕他,你如果不饶恕人,你天上父也不饶恕你的过犯。这里并没有说对方有没有悔改,没有说通过这个面责的过程,他是悔改了,还是像猪狗一样践踏了真理,还咬你。这里说的饶恕是没有条件的,不管对方怎么反应,上帝已经警告我们,即使对方没有悔改,我还是要饶恕对方。 现在看马太福音5:23-24 “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 (太5:23-24) 当你得罪了你的弟兄,即使你在教会做神圣的事,你也要先放下,找你的弟兄和好。上帝很强调在主耶稣里的合一,注意,不是绝对真理上的不同意见。圣经的道理,相对不能变成绝对,绝对不能变成相对。绝对的是“三一真神,耶稣的救赎”,这绝对不能妥协。如果传异教的人到教会中,这种人不能接待,如果接待了,就是在他们的罪上有份。弟兄间的相互得罪,是在相对的事上,得罪对方了,如,你不够爱我等等,这方面的事一定要和解,而且你要主动。为什么要强调主动?因为你知道了,就意味着上帝在提醒你。你知道你得罪别人或者别人得罪你了,但对方可能不知道,你的心里不舒服,可能影响你和上帝的关系,对方心里可能完全不知道你心里的不舒服,对方心里和上帝根本就不会产生隔阂,对方仍然很坦然,因为他什么都不知道!这就是为什么对方得罪你或你得罪对方,都是你的责任去和解。 中国文化是,对方得罪我了,我就摆架子等着。不要把中国文化带进教会,要用圣经的原则改变周遭的文化,而不是把不符合圣经的中国文化带进教会,切记!你可能会说,人就是人,我们已经在这样的文化中生活了一辈子!但是这不是借口!你以后见上帝的时候,他找你算账,你说那是我的文化呀,上帝说:我在马可福音第七章教导得一清二楚,当人的话与我的话冲突时,听谁的?当圣经的教导和我们的文化冲突时,我们要果断的抛弃人的传统和文化,要听从上帝的话。 我们来看一下加拉太书6:1-2“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偶然被过犯所胜,意思是不会一直活在罪中。如果一个人信主,一直活在罪中,撒谎遮掩他的罪,成为他的习惯,我们就要问,他是不是真的信主。如果是偶然被过犯所胜,弟兄当存温柔的心,将他挽回。目的不是去审判他、论断他,而是将他挽回回来。而且要有温柔的心,自己也要小心,免得也被诱惑。所以,帮助别人,特别是别人有淫乱的、婚外情这样的罪,你去帮助他的时候,千万不要陷入同样的诱惑。不要以为自己很厉害,能够抵挡得住。 还有,别人贪污,钱放在旁边时,不要被诱惑,我们都要特别小心。这地方说属灵的人,什么是属灵的人?在前面有定义,5章16-18节说,(我说:“你们当顺着圣灵而行,就不放纵肉体的情欲了。因为情欲和圣灵相争,圣灵和情欲相争,这两个是彼此相敌,使你们不能作所愿意作的。但你们若被圣灵引导,就不在律法以下。加拉太书5:16-18) 属灵的人是指顺着圣灵而行的人,这种人的生命可以看得到。除非他不知道真理,如果他知道圣经真理的话,他就选择顺服。这就是属灵的人,这不在乎他的年龄大小,信主时间长短。有的信主几十年,但是在上帝面前很倔强,但有的信主不久,他读了圣经,知道了真理,就马上顺服遵循。 所以我们看到,这是圣经对基督徒的要求。首先要面对自我,改正自己,如果我们弟兄姊妹在我们旁边,他犯罪了,我们要帮助他。 总结一下,我们帮助他人有一些原则: 第一,我要检查我的动机,我是要挽回他还是判断他?如果是判断他, 等于我把自己放在审判官的位置,这是不对的。如果是判断,你就要住嘴; 第二,如果我的动机是对的,再检查我自己是不是也有罪。可能跟他人的罪不一样,但有没有悔改?没有的话,要赶紧悔改。第三,我去帮助他,这个时候又有三步:第一我自己去,第二我带几个人去; 第三,告诉教会领袖。如果还是不悔改,这个时候不是不理他,而是把他当做慕道友,跟他传福音。然后还有一个原则,就是不管是我得罪人家还是人家得罪我,我都要采取主动的态度,同时要注意很温柔,也不要被诱惑。 举例: 很多年前,我和我丈夫做大学校园的事工,我们住在大学旁边,我们开始了校园团契。我们有一个同工,她属于世界上很会钻研的,嘴巴特甜。但是,我总是觉得她的生命不长进,见证不太好,可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们是邻居,她的丈夫在外地工作,我建议她搬到去和丈夫同住,但她没有采纳(她以前有过婚姻,以前的婚姻有一个女儿)。 我们这边有个慕道友,太太去世了,从欧洲搬到美国来。我们教会另一个单身姊妹喜欢这个慕道友。但这个同工,作为有妇之夫,也看上了这个慕道友。有一天我发现,那个慕道友的车在她家的车道上停了差不多1整天,也就意味着那个男慕道友在她家呆了一整天,我觉得这样很不合适。我就跟她打电话,我说我发现了他的车在她车道上停了一整天,这样不太合适。她说:“虽然是这样,但我没有跟他睡觉。” 我说:“话不能这么说,一男一女在同一个屋子里呆一整天,这样的见证也不好。” 我要求说:“你不能再这么做了,因为你是我们的同工,你的这个见证极其不好。” 她说:“我不能答应,因为我要这个男的帮我的忙。” 我说:“帮什么忙?首先你自己可以做,如果你做不了我们可以帮你做。”她说:“你帮不了,必须是男人才能帮的事。” 我的丈夫很能干,但是,在家他干的很多活,我也会干,什么修水管,修树啊。我说:“你说什么事,我可以帮你做的。” 她说:“不行。”这就有点无理取闹了。 我就跟我们团契的一对同工讲了,他们也觉得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这对同工很属灵。我们几个人一起去她家,我们就跟她说:“你不能像这样,这样的见证不好。” 她说:“我没跟他睡觉。”我们说:“你的门关着,谁也看不见你们有没有在睡觉,而且,我们不是强调你们有没有在睡觉,而是你们一男一女在一个屋里,这样的见证很不好,也是很大的诱惑,不能再单独在一起。” 她说不行,她说她就要这样。最后劝说无果,我们就告诉了教会,教会长执会讨论后决定,通知教会会员,把她当做一个慕道友。 | 林后1:4 | 我们在一切患难中,祂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 动机教会纪律梁木眼中有刺论断人面责
Leave a Reply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