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夫妻与婆媳关系紧张,孩子多动,如何靠主有力量胜过这些困难?
文 · 周晓勤
姊妹,我看了你的留言,觉得你自己要稍微调整一下你的期望。你不应该期望你婆婆给你看孩子,做任何事。这种期望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而产生,而这种观念是违背圣经原则的。对于基督徒来说,我们最高的是非标准是圣经,而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不符合圣经真理的地方,我们要马上把它抛弃,不要把它当作我们生活行为的准则。
如果你读《马可福音》第七章耶稣说的非常清楚,人的这些传统观念,当它跟上帝的话语相抵触时,一定要把它全部抛弃。而且你也应该明白,你婆婆帮你丈夫的弟弟带孩子,弟弟的孩子现在已经十岁了,也就是说她帮他带孩子的时候是十年前,那时你婆婆的精力应该还不错。一般情况下,人一过了四十岁以后她的精力会一年不如一年,特别是你现在三十多岁了,你婆婆现在应该都有五十多岁了,十年前的她跟现在的她相比,精力差别也是很大的。再加上跟你丈夫结婚时,你已经三十多岁了,你的很多生活习惯已经很固定,你嫁到这个家来,很可能看不惯她,当你看不惯她的时候,她一定也看不惯你。所以,当你觉得你跟她在一起相处比较难受的时候,你要记住,她跟你相处也会感觉比较难受的。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一下,当我进到一个家庭,我觉得我丈夫,我婆婆都让我很难受的时候就要想想,其实他们跟你在一起也会很难受。为什么?因为你觉得跟他们难受,是因为你跟他们的差异很大,那同样你觉得你跟他们差异大,他们也觉得他们跟你的差异也大,他们也会很难受,要多换位思考。《腓利比书》第二章也说到,我们要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我们要换一下心,用上帝的心来揣摩一下别人的心,如果我们单站在我们的心的立场上,站在我们自己的立场上 ,我们看别人肯定都是不舒服的。
关于你丈夫,你希望他能够认识到你做出的东西,做出的牺牲,这个心情可以理解。当你希望你丈夫认可你做的事的时候,姊妹,不妨你可以多认可他做的事情,我相信他也一定希望你可以多夸奖、赞美他做的事情,看到付出他的努力。很多时候,当我们很期望得到别人赞美我们的付出和我们做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要赞美别人的付出和努力呀?
姊妹你说你婆婆不帮你带孩子,你现在可能觉得难受。我跟你说,等你年纪大了以后,你会非常感谢发生这样的事情。因为这样的话就会逼着你自己带你的孩子,你就可以按照圣经的教导,带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就不会受其他人不好的影响。刚开始带孩子的时候因为没有人帮我,我的父母公婆都没有帮我,我也有一些苦毒,觉得上帝怎么这样对待我。但是后来回头再看我的三个孩子都是自己一手带大的,真是非常感恩。
我读博士的时候生了老大和老二,然后,老三是我在工作的时候出生的,我自己一手带大他们三个,去年我才离开职场。我跟他们感情特别好,每个月我们都会聚聚,他们会跟我聊聊天。现在他们都长大了,老大已经二十六岁,老三已经十九岁都快二十了。我在带他们的过程中,因为很忙碌就逼着我必须要重新调整我的时间,分清轻重缓急,不重要的事就少做,或者不做,挑重要的事做。这样的话,对我属灵的成熟非常有帮助,这是个好事,我也跟着孩子们一起成长。忙乱的时候就坐下来思考一下,我应该怎么样重新调整我的心的优先次序。哪些是很重要的事,我必须开始认真地做,哪些没那么重要,那我就把它简化一点。
我自己从十岁就开始做饭了,都是按照中国式的做法,把菜和肉炒在一起挺麻烦的。等我有了孩子以后,就把做饭的方式改变了。我把肉跟菜分开做,这样的话,这些肉啊鱼啊,我都把它腌一下,用烤箱一烤就可以烤很多,冰冻起来就可以吃很久,给孩子们吃的话就把它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或者用打碎机把它打碎,跟蔬菜另外炒。这样的话,蔬菜就不会把肉也给破坏了,也不用每次都要处理肉。每天只是炒一点新鲜的蔬菜,肉拿出来热一下就可以了。读圣经的时候就当着孩子的面,跟着他一起读,这样我的圣经也读了,同时也照看了孩子,孩子也看见妈妈在读圣经,对他们也是一种好的影响。
如果姊妹情绪容易激动的话,对孩子是不好的影响。我也是个性情中人,情感很丰满,情绪上来时要对付自己的情绪。比如我下班回来一进到家里,看见孩子们把家弄得到处乱七八糟糕的话,或者有时候我出门探访刚回到家,情绪一上来,我会跟孩子们或者我先生说:“妈妈现在有点儿情绪,必须要先处理一下我的情绪,待会我再跟你们说话。”我就咚咚跑到另外一个房间去跪下来,读圣经、祷告分析我的情绪,问我自己为什么有情绪,安静下来以后再出来。
我们的情绪反应出我们的心,是内心深处的一个窗口。如果没有情绪的话,我们就很难看见我们的心是什么样子。圣经上说得很清楚,我们人的心向他人是隐藏的,向我们自己也是半隐藏的。这就是为什么圣经上有多次记载说我们不要自欺,就是不要欺骗自己,也就是说我们并不是完全了解自己的心,有的时候我们会自己欺骗自己。但是,情绪是我们心灵深处世界的一个指示灯,它可以显示出我们的心灵深处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帮你分析一下,一个愤怒的情绪反应出我们心里的什么问题。
比方说,我回到家很生气,因为我们家乱七八糟,然后我就火冒三丈。我就这样分析我的情绪,我为什么火冒三丈,因为家里乱七八糟。我再问我自己,为什么家里乱七八糟我就火冒三丈?我的标准是什么,谁是法官,我算老几?为什么大家一定要按照我的想法来做事,围着我转,按照我的欲望发展。看见没有,当我连问几个问题时,就会发现,我心中有一个宝座,在这个宝座上坐着的不是上帝,不是主耶稣,而是我自己。我在拜偶像,这个偶像就是我,我正得罪上帝,我得赶紧认罪悔改!不是要我忍住自己的情绪,而是要分析我的情绪,发现自己里面罪恶滔天的时候,得罪上帝的时候我就没有资格,也不好意思再发脾气了。
我之所以发脾气,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是对的,我觉得我就是上帝,我就应该有权力发脾气我才发呀,是不是。但当我分析了自己的情绪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我在拜自己这个偶像,当我知道自己得罪了上帝的时候,我就不会那么理直气壮了。所以有情绪是好事,但是要对付我们的情绪,先坐下来,安静,赶紧分析一下情绪,不要跟着自己的情绪走。你跟着自己的情绪走,还去苦毒,还去说人家的不对,这样的话就是罪上加罪了。
还有就是被冤枉了,我们受不了。那如果是我被冤枉了,我也会很气愤,但我会问问自己,我凭什么不能被冤枉,主耶稣被冤枉多少次?新约、旧约那些圣徒使徒伟人被冤枉了多少次?他们可以被冤枉,那我为什么不能被冤枉?我比耶稣还大吗?我比那些使徒们都还大吗?就是要学会分析自己的心,我为什么有情绪?你分析到头的话,基本上都是一个原因,那就是我心中的宝座上是我自己,我要做自己的上帝,这是得罪上帝的,我们要赶紧认罪悔改啊!
你孩子的表现非常正常,我看着一点也不奇怪,我老大就是这样的。其实也很简单,我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在家里我会跟他讲话,不管他听不听得懂,我跟他讲:“妈妈现在这个时间是给你的,我们一起玩半个小时。”然后,我就指着我的手表,说:“待会时间到这的时候,你就在旁边玩,妈妈就读圣经或者妈妈做家务。”我就先陪他玩一下,读书呀,然后时间到了,我就开始干活。干活的时候他来找我,不停地说话,我就安安静静地说:“没关系,妈妈已经说了,现在是妈妈读圣经的时间。”之后我就不理他了。我就在他旁边,大声读我的圣经或者做我的饭,他在那个地方一会找我一下,这个时候就是要安静,你不要被他烦躁。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我们带孩子是言传身教。如果你是一个情绪容易激动的人,你的孩子一吵,你就跟着一起烦躁的话,其实你就是在教你的孩子遇到事就烦躁,你就是在给他做坏榜样,就让他会变得越来越烦躁。如果你安静,他也会学着安静,所以姊妹要先操练自己安静下来。
我大儿子现在二十六岁了,他从小到大一直是多动,坐不住啊。不过他的多动就是训练我,让我首先自己要安静,不管他怎么着,我要先安静,我不要被孩子的情绪所激动。如果我的孩子一情绪烦躁,也引起我烦躁的时候,我就赶紧坐那默默地祷告。就像我刚才跟你说的,检查我的情绪,为什么烦躁,检查来检查去,最后你都发现是因为我想掌控他。
如果你要出去,你的孩子就吵着不让你离开,这种情形在国内经常会出现。很多时候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做父母的很多时候对孩子撒谎,说话不算数。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跟孩子说实话,要诚实。中国传统文化经常撒谎,明明说出去一分钟就回来,却是一出去就一个小时,明明是要出去办事,却骗孩子说妈妈要上厕所马上回来,结果骗得孩子没有安全感,其实中国孩子很多没有安全感是由他们的父母造成的。
所以,你要跟孩子说清楚你要去哪里,什么时候回来,要说得非常清楚。即使他很小,也不会说话,你觉得他好像什么都不懂。但你还是应当按照圣经原则诚实地像我一样,跟孩子提前交代清楚,妈妈现在要去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你出去的这一期间由谁来管理他,不管他多小,都要跟他交代得一清二楚,而且绝不要食言。
如果偶尔我不能按时回来,我到家一定跟孩子道歉,解释是什么原因我回来晚了,不管他听不听得懂。这样做的话,孩子很信任我,他就有安全感。孩子之所以没有安全感,是因为他不放心,他看见到的实际情况,跟他被告之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他掌控不了局面所致。
| 林后1:4 |
我们在一切患难中,祂就安慰我们,叫我们能用神所赐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样患难的人。

Leave a Reply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