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架与价值

(请击点图片上方蓝色的“生命季刊”,选择“关注”,您就会每天收到生命季刊播发的文章)

 

十字架与价值

 

/刘传章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马书五章6-8节~

 

“吃”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课。吃得胖、吃得瘦是另一回事。有一次,一位牧师被请去吃饭,桌子上摆着丰盛的菜肴,主人请他谢饭。他祷告时这样说:“主啊!您赐给我们这么丰盛的筵席,我求您使人吃了以后,胖的变瘦、瘦的变胖。”逗得大家都笑了起来,因为这是神不做的事情。神若这样做,很多写减肥书的人,都要喝“西北风”了。

 

在吃的方面,耶稣教导我们很重要的功课。一次,耶稣被邀请去参加筵席。就如路加福音所记载的:“安息日,耶稣到一个法利赛人的首领家里去吃饭,他们就窥探祂。在祂面前有一个患水臌的人。耶稣对律法师和法利赛人说:『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他们却不言语。耶稣就治好那人,叫他走了。便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有驴或有牛,在安息日掉在井里,不立时拉它上来呢?』他们不能对答这话。”(路十四1-6)

 

价值观的肯定

 

耶稣基督借着吃饭这件事,教导我们很重要的人生课题,就是我们的价值观是什么?今天,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太多的时候把价值观颠倒了过来。我们看到这位法利赛人的领袖请耶稣到家里吃饭,其动机是要陷害祂。根据解释圣经的人说,这里有一个患水臌、就是水肿的人,是他们故意找来放在耶稣面前的。他们要看耶稣到底怎样来处理这个人。约翰福音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耶稣基督知道人心里所存的。所以,此时耶稣也知道这些人心里所存的。在法利赛人没有讲任何话以前,耶稣先问他们说:“安息日,治病可不可以?”他们没有答话,然后耶稣就把这个人的病治好了。

 

治好病这件事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对这个人却很重要。根据当时的环境,耶稣基督要教导这些法利赛人看见一个更重要的事实。耶稣问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有驴或有牛……”中文圣经和英文圣经有一点不同。英文圣经是儿子,中文圣经则译成驴。在希腊文的字母上“儿子”与“驴”只差一点点。以前,文士抄写圣经,有时因为抄得很久,眼睛有点花,所以字母会稍为颠倒一下。研究圣经批判的学者认为,有些文士在抄写的时候,会故意将一些字改掉。所以,圣经批判学者觉得这节经文如果写“儿子”的话,可能是文士笔误所致。关于这一点,我们无法肯定地说哪个对或哪个错,但驴跟牛好像是同类,而人跟牛就不是同类了。那么,这句话的重点在哪里呢?重点是“你们中间”,就是你们,而驴和牛是耶稣基督用的比喻,来说明一些人颠倒了生命价值的观念。

 

暂时与永恒的倒置

 

法利赛人要试探耶稣,看耶稣基督在安息日治不治病。他们认为,一个人若在安息日即使快要死了也是不能救的。为了守律法,就不能救人的性命。但是,耶稣基督的看法却不是这样。祂让他们看见什么是暂时的,什么是永恒的。耶稣要他们看见人有永恒的价值。祂说,如果有驴或牛掉在井里,你们会把它救上来,因为这头驴或牛是你们自己的。当人对某件东西有感情、又是属于自己的时候,对它的价值就看得重一点。而这个患水臌的人,不属于任何一个法利赛人,也不是他们家里的孩子。因此,是死、是活,乃是他个人的事。这便是法利赛人的一种态度——不是我的东西,我就不管;是我的,就珍惜。

 

耶稣基督让我们看见,如果你们要把一头牛从井里救上来,那么我作为宇宙万物的主宰,每一个人都是属于我的。这个患水臌的病人,也是属于我的,他不仅是属于我的,而且他是一个人,他有灵魂、有永恒的价值。由此,我们可以学到一个很重要的功课——基督徒的价值观是什么?

 

我们看到,有些东西是暂时的,如牛、羊等所有物质的东西都会过去,连律法也会过去。但是,人的生命、人的灵魂有永恒的价值。今天,我们对人的生命有怎样的看法?对救人的灵魂有什么责任?许多人与我都没有关系。老实说,我不认识一个非洲人,也不认识一个日本人,他们与我有什么关系?我所看重的是我的牛、我的羊﹔我所看重的是我的车子、我的房子。但是这些东西,耶稣说都会过去。你们中间有哪一个人看到你的牛掉在井里,却不去把它救上来?如果一头牛都要救,更何况神所造的万物之灵的人呢!

 

我们晓得,约拿的问题不在于他不听话,而在于他的自私。神要他去尼尼微宣告神的旨意,他去讲了。但讲了之后,约拿认为神要照着他讲过的话来做才行。现在神后悔了,神改变了心意,不降灾祸给尼尼微的人。约拿认为这怎么行呢?所以就和神争论。约拿关心的是一棵树,但长起来后却又死掉了,便为此大发脾气,甚至为自己求死说:“我死了比活着还好。”(拿四8)只是为了一棵树就发怒,而这棵一夜生长、一夜死掉的树,约拿既没有种,也没有浇水,却这样关心与爱惜。而在尼尼微大城中有十二万人,是不会分辨左右手的,神岂不爱惜!最近读希伯来文,对我很有帮助。我们以为不能分辨左右手的是小孩子。但是,希伯来文圣经里告诉我们,这些不会分辨左右手的是大人。如果这十二万人不能分辨左右手,是因为他们对神无知,加上小孩子的话,不知有多少人。神关心的是这些人;耶稣基督关心的是人,而法利赛人关心的是物。这也是当今人们的一种心态,那就是看不到人。

 

我们说:“因为我们不认识这些人,我们没有时间、没有金钱去帮助他们,因为他们与我们无关。”但是,主耶稣基督告诉我们,要清楚地再重新认识我们对价值的看法。要了解什么是暂时、什么是永恒。在人的生命里投资是有永恒的价值。救人的灵魂是有永恒价值的投资。因此,参与救人的工作、差传或本地的布道是有永恒价值的投资。最近,有个小孩子掉入一个枯干的井里。救生人员花了很长时间把他救上来。我相信,如果是一只狗掉到里面去,它的主人一定也希望把它救出来,而其他的人也许不会去帮他。但这个十八个月大的小孩是一个生命,这是一个有永恒价值的生命。所以,他们花了五十多个小时,动员了很多人,把他救了出来。今天,很多人“掉到井里”,我们的态度又如何呢?我们把自己的价值观置于何处?

 

自高与自卑的倒置

 

耶稣基督从作客之道上,教导我们自我价值的功课。耶稣在人家里作客时,祂就看到一些客人在那里选位子。座位是很重要的。我们中国人请客的时候,有规定哪个位子是首位,是给尊贵的人坐的。我永远不会忘记一件事情。有一次,我去参加婚礼,结束后大宴宾客,请大家入席。我发现很多座位都坐满了,只有一个桌子有空位。认识我的人便说:“你坐这里,你坐这里,没有关系,你坐这里。”我说:“不行!不行!这是首位,我不应该坐。”但是没有一个人肯让位,所以就把我塞在那里。我坐在那儿感到很不安,因为在座的还有比我年纪大的,而那时我只有二十多岁。尚未开始用餐以前,忽然对面来了一个人,对我说:“某某牧师要见你。”说着,那位牧师就走了过来,还到处看。我的心一直在蹦蹦跳,心想糟糕了,他要骂我这个年轻小伙子怎么坐在首位上,人都发抖了。未几,他经过我身旁时,他说:“我是某某某。”我赶快站起来说:“我是刘传章。”他说:“我来自我介绍,因为有人说我很像你。”我说﹕“不敢当,我很像你。”从那次以后,再也不敢坐首席。所以,赴宴时都是先到,找一个末席。

 

路加福音第十四章7节说,这些客人在筵席上抢位子,他们要坐在首位上,要被人尊崇,希望人家说:“你是个大人物。”我发现在当今的社会里,这种心态也是可怕的。社会上要捧那些有名望的人,可惜的是这些情况也发生在教会里。有些福音机构找董事,都是找社会上有名望的、在社会上有钱的人。基督徒不是不可以有钱。但是,如果我们要让这个机构、这个组织的名字被提出来的时候,是因为有这些人在那里的话,就是高抬自己。

 

主耶稣告诉我们什么叫自卑?什么叫自高?主说,你们要坐在末位上。如果你有尊荣的话,如果你有“料”的话,不怕人家不赏识你。在教会里,有些人也希望来个“show-off”,说:“我很懂得圣经、我很有领导的才干;我可以做你们的长老;我可以做你们的执事。”这样的人常常会把人吓跑。有些教会听到这样的人来,就会害怕。我在教会有好些年的事奉经验,发现这种人需要好好诱导,给他们以正确的观念,然后他们才能好好地事奉。

 

基本的态度不是要把自己高举起来、不是要把自己表彰出来,乃是谦卑地在那里服事,坐在末位上。我们也许有时要等两年、三年,没有人知道我是老几。如果我真是有属灵的品质、属灵的“料”,到了时候,神必使我们升高。在这里,主教导我们一个价值观,什么是自高、什么是自卑﹔什么是自己找的光彩、什么是人家给我的光彩。只有当别人把这个光彩加在我们身上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光彩。

 

图报与施恩的倒置

 

耶稣在与他们共进筵席时,教导了第三个功课。耶稣告诉我们说,你们请客的时候,“摆设午饭或晚饭,不要请你的朋友、弟兄、亲属和富足的邻舍。恐怕他们也请你,你就得了报答。”(路十四12)这样的话,是不是教会里就没有这种礼尚往来的交通呢?我们要把这段经文全部读完以后,才能看到耶稣基督在讲什么。第13-14节记载﹕“你摆设筵席,倒要请那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你就有福了。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报答你。到义人复活的时候,你要得着报答。”可见,耶稣所讲的重点是报答的问题,耶稣讲到人的心里去了。我相信每个人对别人都有期望。我们施恩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想到,有没有人来回报我。但是耶稣基督教导我们,怎样施恩而不图报。祂说,如果你请有钱的朋友,一定会得到回报。因为即使你不期望,回报也会来的。但是,你若请那些没有能力的人,那些贫穷、瞎眼、瘸腿的人,他们不会回报你。这样,你就可以操练这种心态,可以一直注意到怎样向人施恩,而根本不去想到如何让人来报答你。

 

期望别人报恩是一个非常痛苦的事。今天,很多家庭问题、社会问题、朋友之间的问题,都是因为希望别人报恩。父母希望儿女报恩,这是应该的。但是,如果儿女没有报恩的话,父母的心里就会很痛苦。中国的积谷防饥、养儿防老的心态,使不少长辈的心里受到很大的创伤。有些儿女的报恩,不够父母的理想;夫妻之间也有这样的期望。我为你煮这么多饭,你送过几朵花给我?朋友之间也是一样,我请你吃饭,你从来都没有请过我,我以后也不再请你了。这种希望别人报恩的心态,可能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的。但是,期望别人报恩是痛苦的,特别是当人家没有回报的时候。耶稣基督说,我们要乐意向人施恩,请那些贫穷、瞎眼、瘸腿的。乐意向人施恩的结果是喜乐。我相信,虽然还有别的喜乐,但这种喜乐是很大的。

 

我在匹兹堡牧会的时候,有很多学生是我们工作的对象。如在感恩节时,家里会有五、六十个学生一起吃感恩大餐。我要去探访学生,他们说你不要来,所以我现在都不探访学生。因为很多学生住的地方很小,尤其是男生。如果你要去探访,他要特地清理房间。他说你不要来看我,我来看你。而他来看我时,我们就请他吃便饭。对于学生,我从来不会期望他们请我吃一顿饭。我们给,但不期望回报,结果看到这些学生就喜乐。若一旦这些学生能信主,那种喜乐就愈来愈增加。我们应该把图报与施恩的次序调过来。真正的价值是在施恩,我们的善行,神会报答的。主说:“到义人复活的时候,你要得着报答。”

 

紧急与重要的倒置

 

什么是紧急的?什么是重要的?耶稣说,有一个人来跟祂讲﹕哇!在神国里吃饭的有福了。然后耶稣说,有一个人大摆筵席要请很多人来吃,但他们都异口同声地推辞了。第一个人说,我买了一块地﹔第二个说,我有五对牛﹔第三个说,我刚刚娶了妻。每一个人都有理由,每一个人都有托词。他们觉得去处理这地、去喂养这五对牛或者去关心妻子是紧急的事情。但耶稣说的却是在神的国里吃饭的事,这是一个永生的问题、一个重要的问题。今天,我们对紧急和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处理的呢?

 

大家可能都有一块地。春天来了要施肥﹔夏天要割草﹔秋天要扫落叶﹔冬天要铲积雪。就是这块地,在你房子周围的区域,不割草行不行?不扫叶子行不行?都是很紧急的事,都是要马上去做的事情。这些人说,我刚买了一块地。旁边的人说,我有五对牛。我们大家都没有牛,但是我们有另外一种“牛”,就是车子。要买车,还要维修、洗车,占去我们很多的时间,我们不能去参加这个大筵席。开车时,我很喜欢看人家车子保险杆上的贴纸(bumperstickers)。有的人说,最出名的是“我爱纽约”。有的贴纸上面写“我爱我的狗”,还有写着我爱这个、我爱那个的。有一天我看到一张贴纸,令我十分满足,上面写着:“我爱我的妻子”。今天,人需要爱妻子。

 

经文里的第三个客人说,我刚刚娶了妻,所以不能去。今天,我们做丈夫的如果真的都爱妻子的话,这个世界会改变的。然而,今天很多的婚姻有问题。圣经所提到的这些匆忙的人生画面,怎样反映在我们的生活里呢?可能都是为儿女忙吧!我常常想到,今天在北美所谓的专业人士,时间真是宝贵。孩子到底要参加多少种活动?弹琴、打球、游泳、画画、上中文学校、学西班牙文、学法文、学中文……好多的事情。你若问有没有空来教会做点事?抱歉!今天早上有约,我的儿子要弹琴,我的女儿要跳舞。这就是耶稣基督时代的情景,那些人要买地、要喂牛,他们有家庭的负担,这些都是要做的事情。看起来都很紧急,但是这些都不是重要的。如果有时间的话,孩子可以学琴。如果他们不练琴也无妨,很多人都不会弹琴,照样也活得很好,对不对?所以,那不是最重要的。我们中间也有很多人不会讲英语,虽然有一点困难,但是他们也活得很好。这些东西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我们为什么活?人生的最终价值是什么?我顺便提一下,我们很多的父母亲要孩子去弹琴,有没有想到为什么要弹琴。学了琴以后干什么?你晓得这个弹琴的投资是很厉害的。我不是说你们,我是说我自己,我的两个孩子都在学琴。但学琴做什么?如果不是鲁宾斯坦,也没有成为柴可夫斯基,学了做什么?连上台表演的机会都没有。你投资那么多干什么?“就是因为老张的孩子在学琴,所以我老李的也要学琴!”

 

我不反对送孩子去弹琴及参加其它的活动,但是必须告诉他们,学这些东西的价值是什么。至少有一件事情他们可以做的,就拿学琴来说,如果他们学会了弹琴,可以在教会里事奉,由此把他们带到主的里面,让他们爱主、让他们有灵性,然后神可以使用他们的弹琴技术。这个技术可以用一辈子的。如果我们不能在卡内基音乐厅表演,也可以在教会里事奉神。不然的话,让他们学了十几年,等到上了大学、结了婚,这个琴就生锈了,手指也变硬了。我们要晓得什么是人生追求的最终目标和价值。

 

结论

 

基督徒的价值观不是盲从世俗。如果基督徒也是跟世人一样,又有什么区别呢?有一位弟兄说:“如果基督徒对股票也是那么担心;如果基督徒也是跟世上的人一样地争权夺利,我们为什么要做基督徒!”想想看,基督徒在世界上到底要做什么?我们的价值观在哪里?基督在我们的生命里又有什么意义?耶稣基督在你的生命里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这就决定了我们人生的价值。

 

问题讨论

 

一、什么是圣经的价值观?

 

二、基督徒经常倒置的价值观有哪些?

 

三、当孩子打破了碗,你即刻的反应是关心碗破了,还是孩子有没有受伤?

 

四、在我们的生命中,什么是紧急的事,什么是重要的事?

 

刘传章  资深牧师,先后在韩国、台湾及美国事奉主40余年,曾任马利兰中华圣经教会主任牧师。著有《宝架清影》、《教牧书信》、《像我们一样的人》等书,“中国福音大会”讲员、“传道人培训”讲员,生命季刊微信牧师团顾问牧师。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