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VvX6qwC6uGw7wSK3pZaSM3VWB2qfVw9kVdSc6K1Z7r1h8nq4jwHeF4mtbG2NswxM0JtZMQRvHDYuonicT9Q3Q.jpg)
—— 今天有许多叫人无助绝望的事,但我们有一位能怜悯我们的主
耶稣能担当我们的忧患
文 | 刘长川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音频为韩凯弟兄朗读:
耶稣就和他们同去。离那家不远,百夫长托几个朋友去见耶稣,对祂说:“主啊,不要劳动,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我也自以为不配去见你,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因为我在人的权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对这个说:‘去!’他就去;对那个说:‘来!’他就来;对我的仆人说:‘你作这事!’他就去作。”耶稣听见这话,就希奇他,转身对跟随的众人说:“我告诉你们: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那托来的人回到百夫长家里,看见仆人已经好了。(路7:6-10)
主看见那寡妇,就怜悯她,对她说:“不要哭!”于是进前按着杠,抬的人就站住了。耶稣说:“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那死人就坐起,并且说话。耶稣便把他交给他母亲。(路7:13-15)
1、当信基督是生命的主
圣经对信心的诠释,所给出的定义是:指尚未得着的事,就是将来的事的一种实质性确定,虽未得着,却如同得着,便为信;信心是对所盼望的事有把握、有必然成就的确念(参来11:1)。
在迦百农,罗马军营里有一个百夫长,他的仆人病了,并且病的很重很重,几乎快要死了,马太说他是一个患了瘫痪的病人(太8:6)。圣经没有记载百夫长之前有否见过耶稣,或许他从别人的口中,听闻耶稣治病救人的事迹,于是就信了。他急忙打发犹太人的几个长老去见耶稣,求耶稣医治(路7:1-2)。百夫长的这个决定叫人困惑,一个外邦的官长怎么会打发犹太人去呢?原来,当地的犹太人与百夫长之间,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从他们对耶稣所说的话中就可得知。
他们见到耶稣时说:“你给他行这事是他所配得的,因为他爱我们的百姓,给我们建造会堂。”(路7:4-5)巴克莱引用了历史学家波立比乌(Polybius)的话,“百夫长是一个运筹帷幄,不避危险,举止稳重,至堪信赖;临敌而不躁,遇险则坚守阵地以致身殉的人。”而马唐纳说:“照我们所知,这个罗马官是唯一一个人为仆人向耶稣求祝福的。”这样看来,这个百夫长在犹太人的心目中,的确是一个好父母官,他总是事事为他人的利益着想。
不仅如此,他也是一个极其谦卑,大有信心的人。因着众人的恳求,耶稣就随同他们前往百夫长的住处。当快到家门时,百夫长就打发人去迎接耶稣,并且转达他的话,对耶稣说:“主啊,不要劳动,因你到我舍下,我不敢当!我也自以为不配去见你,只要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必好了。(路7:6-7)百夫长这样说的原因是耶稣比他大,正如他比其部下的兵大一样。因为只有权位大的命令小的做事,哪有权位小的命令比他大的做事呢?况且他深信耶稣是一位生命的主,就算他的仆人就要死了,只要耶稣说一句话,就能治好他仆人的病。
听了百夫长的话后,耶稣甚是稀奇,于是就转身对众人说:“我告诉你们:这么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没有遇见过。”(路7:9)当被差的的人回到家时,百夫长仆人的病已经好了。
那么,基督徒今天已经有了神所赐的信心,所以当在凡事上信靠主,然而信心需要行动来印证。百夫长首先认识到耶稣是他的主,一位全能的主。在祂面前,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和不配,耶稣亲自到他的家中实在不敢当。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百夫长以极其谦卑的的心,采取了信心的行动。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从神那里所得的一切恩惠,不是我们配得,完全是出于神的怜悯与恩典!我们之所以能侍立在神的面前,是因为我们披带了基督的义,当将一切的荣耀归给神。我们也承认自己的信心不够,因此,祈求神将百夫长的那般信心赐给我们!
2、当信基督是怜悯的主
这事过后不多久,耶稣到了一座城,这城名叫拿因。拿因城,一般学者都认为它的位置在今日的奈因(Nein),离拿撒勒约有6哩的路程,在这城的东南方,小黑门山的坡上,它离迦百农有一天的路程。耶稣进了拿因城,碰巧遇见了一个出殡的队伍。死者的母亲是一位寡妇,她失去了独生的儿子。这样的处境对她来说,意味着她唯一的希望从此破碎了。这个妇人从今往后,在世界上从此要孤独一生。没有了儿子的供养,她日后的生活定会很艰难。想必那时她哭的很伤心,几乎是绝望的。
此情此景,耶稣因着祂的良善,就怜悯妇人。并且安慰她说:“不要哭”,意思仿佛是在告诉她,你不要沮丧,也不要绝望,在我岂有难成的事吗?
“怜悯”一词,在《圣经百科全书》是这样诠释的:“怜悯”在圣经中的含义颇丰富和复杂,在希伯来文和希腊文中要用好几个字才能表达其中多方面的意思。因此,有许多同义词表达其意义,如仁慈、恩典、慈爱、良善、恩惠、同情、怜恤和坚定的爱等。怜悯的观念最显著的意义是:以悲悯的心去赦免一个犯罪或敌对的人,在他可怜的境况中帮助他,不计较他的过犯。
这位怜悯的主,给这个心中充满绝望无助的妇人带去了生活下去的希望。祂叫抬尸体的人站住,吩咐那已死的少年人说:“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那死人坐起并吃饭……。
对于死亡,基督徒的死亡观又该是怎样的呢?一个基督徒的病若没有得到主的医治,离开了世界,是否意味着主的怜悯已离他远去呢?答案是否定的,犹大说,基督耶稣对我们的怜悯是永远的(犹1:21)。
亲爱的弟兄姊妹!俗话说,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今天你也许正遭遇生活上的艰难困苦,以及事业上的挫败;甚至失去亲人挚爱。但你不要绝望,因为耶稣是一位怜悯的主,在你孤单无助的时候,祂那双看不见的手,一直在托住你。祂应许我们说,“压伤的芦苇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不吹灭。”(太12:20)
今生基督徒在地上有许多叫人无助绝望的事物。当患难困苦临到时,会容易使我们陷入灰心、沮丧、跌倒,甚至失去盼望。我们承认我们是多么的有限、无力与软弱,毕竟我们的身体还没有得赎。但有一位能够怜悯我们的主,祂能体恤我们的软弱,圣经说:“祂能体谅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因为祂自己也是被软弱所困。”(来5:2)
结语
亲爱的弟兄姊妹!以上两个故事在人看来是绝望的,好像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再无盼望。今日基督徒也有这样的认识,究其原因,是我们对基督的认识不够,以致失去信心。但若我们学习百夫长的信心,相信耶稣是一位生命的主,祂的权能统管万有,那么,我们就会说:
主啊,今天无论我们所处的环境是怎样的糟糕,只要是出于你,我们就不会惧怕、沮丧、绝望。因你是复活的主。在你里面没有绝望,只有希望。你昔日怎样怜悯安慰拿因的妇人说:“不要哭!”今日你依然的会对我们说:“不要哭!”
刘长川 中国大陆传道人。
敬请阅读更多文章:
何为神的呼召?(含音频)
深度文章:详解“太初有道”(含音频)
生命季刊新号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
阅读本刊先前发表的文章,请点击 ?
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
Leave a Reply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