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含音频)

—— 约翰所记七个神迹的最后一个是消灭最后的敌人:死亡

 

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上)

约翰福音信息(63)

文 | 任运生

生命季刊专稿

 

本文音频为郭光明弟兄朗读:

主耶稣使拉撒路从死里复活的神迹,是约翰福音所记载七个神迹的高峰。约翰福音所记载的七个神迹、七个见证人、以及主耶稣七个“我是”的宣称,都是围绕一个目的,即约翰福音的写作目的:“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约20:31)

 

主耶稣所行的神迹,通常紧随其后是神迹的属灵教训。

 

1.变水为酒

 

约翰福音第二章主耶稣变水为酒,将无味的白水转变为甘醇的美酒,预示世人生命由空虚至丰盛的奇妙转变。接着约翰福音第三章是主耶稣与尼哥底母谈道,主对尼哥底母说,“你们必须重生。”

 

2.医治大臣儿子

 

约翰福音第四章,主耶稣医治大臣将死(dying)的儿子,阻止了死亡的进程。实际上,世人都处于这一死亡进程,唯有主耶稣可以使人出死入生。约翰福音第五章显明,主耶稣随自己的意思使人活着,祂在自己有生命。

 

3.医治瘫痪病人

 

约翰福音第五章,在靠近毕士大池子旁边的五个廊子里,躺着瞎眼的、瘸腿的、血气枯干的、瘫痪等各样病人。如同这个三十八年病人的肉体瘫痪,罪恶使人的灵魂瘫痪,唯有主耶稣可以消灭罪的权势。所以主耶稣对那个瘫痪得痊愈的病人说,“不要再犯罪。”

 

4.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

 

约翰福音第六章,主耶稣用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正如饼和鱼滋养人的肉体生命,主耶稣是生命之粮,滋养人的属灵生命。所以紧接着是主有关生命之粮的长篇讲论。主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

 

5.主耶稣在海上行走

 

主耶稣看见门徒在海上遭遇风浪、摇撸甚苦,就从水上走到他们那里,然后他们立刻到了所要去的地方。预示人生中的危机和风暴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时间的问题。只要主耶稣在,纵使处于人生风浪也仍然是稳妥的。因此,你需要接耶稣到你的船上。

 

6.生来瞎眼的人得看见

 

约翰福音第九章,主耶稣医治一个生来瞎眼的人。人因“瞎眼”从而身处黑暗,唯有耶稣的真光可以使人心眼打开得以看见。因此,主耶稣说,祂来“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能看见的,反瞎了眼。”

 

7.拉撒路从死里复活

 

约翰福音第十一章,主耶稣使在坟墓里四天的拉撒路从死里复活,成为约翰福音七个神迹的高潮,唯有主耶稣具有胜过死亡的权柄,使人起死回生,而且赐人永生直到永远。

 

此乃约翰福音所记七个神迹的最后一个。最后的神迹,消灭最后的敌人——死亡。福音书记载,主耶稣也复活了拿因城寡妇的儿子(路7:11-17)和睚鲁的女儿(路8:40-42;49-55);唯拉撒路的复活尤其独特,是主自己死而复活的预演。

 

如果耶稣面对死亡时也是无能为力,那么祂所有其他的神迹和教训都归于徒然。

 

这一神迹引出约翰福音主耶稣七个“我是”中的第五个“我是”的宣称,同样,这也是七个“我是”宣称中的高峰所在!

 

“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直译:我是复活,我是生命!)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约11:25-26)

 

一、死亡的残酷

 

拉撒路复活引出人生一个最重要的议题——死亡!

 

在中文的语境中,“死”是一个禁忌的话题,所以中文词汇中发明出一百多个“死”字的替代词汇。

 

人都不愿意死,也都怕死,但又不得不死。笔者写过一篇文章,《死亡是什么?》提到人们避讳“死”这个字,竟发明一百多个中文替代词来描述它,但仍是没有人可以逃脱,而且绝对平等。

 

“人人生而平等”这是善良人的美好愿望,因着人的罪性,在生活中根本不存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只是一个口号,或统治者手中的工具,现实中也同样不可能。

 

唯独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那是真实的。

 

本杰明.富兰克林:“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事情是确定的:税和死。”

 

税,精明的人还是可以逃避;死,却真是没有人可以逃脱。

 

无论你是帝王将相、还是流氓草寇;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有权有势、还是平民百姓;家财万贯、还是一贫如洗;学富五车,还是孤陋寡闻;在死亡面前都乖乖地臣服,简单划一,绝对平等,谁也不要废话,一律向死亡让路。

 

死亡到底有多残酷?它不寻人情面,它不偏心待人。一切的权势、财富、美貌、学问、知识、声望、亲情等,你能想到的所有美好的东西,在死亡面前尽都黯然失色!因为死亡扫荡一切!

 

传说亚历山大临死时吩咐手下将他的棺材两边挖个洞,他的两只手伸出在棺材外面,犹如今日的行为艺术,意在告诉世人:伟人如我亚历山大者,临死也不过两手空空。

 

死亡是一切的终结,死亡是人心的恐惧,死亡是亲人的悲伤,死亡是无助的绝望!

 

死亡带给活着的亲人无尽的悲伤,古代文学中有一种特殊的体裁——悼亡词!

 

说到悼亡词,人们情不自禁想到大文豪苏轼悼念亡妻的《江城子》。

 

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情真意绵,催人泪下,如千古绝唱,令人感慨不已。但除了悲叹,它又岂能为人提供任何的盼望呢?

 

二、圣经论死亡

 

死是众人的结局,一刀切似的简单划一!圣经也有大量经文论到世人的死亡。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创3:19)

 

“我赤身出于母胎,也必赤身归回。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伯1:21)

 

“人为妇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难。出来如花,又被割下。飞去如影,不能存留。”(伯14:1-2)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90:10)

 

“因为祂知道我们的本体,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至于世人,他的年日如草一样。他发旺如野地的花。经风一吹,便归无有。他的原处,也不再认识他。”(诗103:14-16)

 

“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传7:2)

 

“无人有权力掌管生命,将生命留住。也无人有权力掌管死期。”(传8:8)

 

“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9:27)

 

“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雅4:14)

 

然而,如果圣经论死亡到此为止,那么圣经也就和其他的哲学、宗教一样,无法给人提供真实的盼望和答案!

 

但圣经没有停留在此!

 

“我又告诉你们,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太8:11)

 

主耶稣说这话的时候,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已经去世一两千年了,但主耶稣说将来许多人要与他们一同坐席,显然他们至今还活着。

 

使徒彼得蒙主指示,知道自己快要离世时如此说,“因为知道我脱离这帐棚的时候快到了,正如我们主耶稣基督所指示我的。”(彼后1:14)

 

“脱离帐棚”就好像是要搬家一般,而且是离开临时的帐棚而搬进永恒的家。显然这不是世人所说的死亡是一了百了。

 

使徒保罗临终时如此豪迈地宣告:

 

“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提后4:6-8)

 

这哪像将死之人所说的话呢?“公义的冠冕”是在他离世之后才得的,显然死亡不是结束。

 

当然,彼得和保罗的临终遗言远不及主耶稣,祂的临终宣告惊天动地!当主被钉十字架时,祂在十字架上说了七句话,被概括为“十架七言。”

 

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临终前宣告说:“成了!”(“It is finished!”)

 

直到今天,这掷地有声的宣告依然响彻云霄!(待续)

 

任运生  牧师,在美国牧会;生命季刊特约撰稿人。

 


请点击阅读任运生牧师约翰福音系列文章?约翰福音系列文章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

生命季刊手机主页


阅读本刊先前发表的文章,请点击 ?

生命季刊备份网站

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