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们君王应当省悟!你们世上的审判官该受管教!当存畏惧事奉耶和华”
亚哈与耶西别
亚哈的葬礼进行曲
文 | 吴献章
生命季刊专稿
音频为郭光明弟兄朗读:
乐圣贝多芬钦佩法国革命,并为实现这理想而被尊奉为古罗马执政者一般崇高地位的拿破仑,写了交响曲《英雄》(意大利语Eroica)。不料,拿破仑后来竟加冕自己为法国皇帝,乐圣大失所望,愤怒地大叫说:“他只不过是个凡夫俗子,居然为了自己的野心而践踏人权;他把自己抬升到众人之上,成了独夫寡头!”遂将这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改为葬礼进行曲,为拿破仑送终!从此,贝多芬将焦点投射在上帝所造的大自然,他作了精彩的《第六交响曲──田园》时说:“人会欺骗,但大自然不会!”
身为受过洗的天主教徒,为了彰显神的主权而作了荣耀高贵的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的贝多芬,要是读过圣经“投靠耶和华,强似依赖人;投靠耶和华,强似依赖王子”(诗118:8-9),就不会对君王那么失望,甚至绝望!同样的,神儿女要是读过 “世上的君王一齐起来,臣宰一同商议,要敌挡耶和华并祂的受膏者”(诗2:2),就该尽早将眼目聚焦在日光之上,那位掌管人间历史的宝座上的万王之王;世上的君王和审判官,要是知道上帝 “必用铁杖打破他们;必将他们如同窑匠的瓦器摔碎”(诗2:9-11),就该尽早省悟、受教,存敬畏的心事奉耶和华!
擅长为君王谱写葬礼进行曲的《列王纪》作者,在记载亚哈之初,立刻用严厉的审判语气替亚哈送终:“暗利的儿子亚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比他以前的列王更甚,犯了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所犯的罪;他还以为轻,又娶了西顿王谒巴力的女儿耶洗别为妻,去事奉敬拜巴力,在撒马利亚建造巴力的庙,在庙里为巴力筑坛。亚哈又做亚舍拉,他所行的惹耶和华──以色列神的怒气,比他以前的以色列诸王更甚。”(王上16:30-33)
列王纪记载亚哈家族的篇幅断断续续地绵延十八章(王上16章-王下11章),远比所罗门的相关记载更长(王上1-11章),而本书中的伟大先知以利亚、以利沙和米该雅等,都是为指责、审判这个家族而蒙召!作者在本书为亚哈家族谱写的葬礼进行曲,就如贝多芬《英雄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从辉煌耀眼转瞬进入悲怆苍凉,替这位在北国埋下异教信仰种子的亚哈盖棺论定,揭示了振聋发瞶的警诫!
先知以利亚蒙召之际,正值以色列王亚哈娶了西顿王“谒巴力”(“巴力活着”)的女儿,连带地把巴力信仰雷厉风行地引进北国的时代。讽刺的是,这大衮的儿子巴力(撒上5:2),按迦南传统认为是众神之王,掌管暴风、雨水和繁殖,然而亚哈改信巴力之后,以色列却陷入长达三年半的旱灾(雅5:17)。此时以利亚就奉造物主以色列神的名,向巴力挑战:“这几年我若不祷告,必不降露,不下雨。”从上帝全能和巴力无能的对比,浮显了一个重要真理:假神若真拜,必然越拜越失败。
饥荒结束前,在家宰俄巴底引见下,亚哈终于和以利亚当面“直球对决”。亚哈恶人先告状,竟然指责以利亚是以色列饥荒的罪魁祸首;以利亚立刻毫不容让地控诉亚哈才是饥荒的始作俑者:“使以色列遭灾的不是我,乃是你和你父家;因为你们离弃耶和华的诫命,去随从巴力。”(王上18:17-18)接着,以利亚提议来一场 “谁是真神”的擂台赛,地点就在迦密山(王上18:19)。于是圣经中惟一且精彩的真假神明比腕力的擂台赛,在此登场了!结局不用说,四百五十个拜巴力的假先知全付诸基顺河,流入地中海,北国的饥荒困境得以暂时解除!
之后,亚哈并没有悔改,反倒一步步朝着自己的死刑命定前进。当时,曾与南国立约因而攻击北国的亚兰王(王上15:18-20),再度侵袭亚哈的疆土,围攻撒马利亚,且两度威胁以色列须以金银和王室中美女为贡物(王上20:1-6)。当亚兰王便哈达摆队攻打撒马利亚城时,因着一位不知名先知的帮助,使得眼看即将 “赔了夫人”的亚哈竟然连着打了两个大胜战。原来,这场战争是要让亚哈知道耶和华替他争战,得胜属于上帝!
成为亡命之徒的的亚兰王,既然不能以武力取胜,只好采纳臣仆建议,低头弯腰施展 “苦肉计”(如同赤壁之战后,在华容道乞求关云长的曹操)──腰束麻布,头套绳索,自称战俘(亚述和埃及的浮雕对叙利亚俘虏的描绘,都是颈上套着拴绳),以奴隶身分来见以色列王,乞求存留性命。此时的亚哈鬼迷心窍地不分好歹、不分敌友,竟然纵虎归山,轻易释放了上帝抓进他手里的宿敌便哈达!
上帝向来不搞突袭,亚哈在死之前(王上22章),已经接收到上帝多次的警告!经历了上帝解救北国饥荒的亚哈,却纵容耶洗别威胁上帝的先知以利亚(王上19章),现在还与亚兰立约,纵放宿敌便哈达,将以色列的未来和安全寄托在外交和经济考量之下,而不是放在与以色列立约的保护者上帝手中(申28章)。为要传递上帝对亚哈严厉警告的信息,有一个先知门徒演出一出挨打的行动剧。不肯打这门徒的第一位同伴因此被狮子咬死(王上20:35-36),呼应神人因不肯完全顺服于上帝,因此被狮子咬死的记事(王上13章),也预告亚哈将 “不得好死”!
亚哈在被“随意射出去的箭”所杀之前(王上22:34-35),已浮现了他“罪该万死”的证据:恶与贪!他在耶斯列有一处行宫(王上18:45),行宫旁边就是拿伯的葡萄园。亚哈中意这座葡萄园,遂向拿伯提出合宜的价码,但是拿伯对亚哈说:“我敬畏耶和华,万不敢将我先人留下的产业给你。”(王上21:3)亚哈妻子可是连启示录都提及名字的“女妖精”(启2:20),哪会容忍拿伯这一介小民?哪能接受亚哈仅因买不到拿伯葡萄园,就“闷闷不乐地回宫,躺在床上,转脸向内,也不吃饭”如此颓废、窝囊的德行(王上21:4)?她邀拿伯同城居住的长老贵冑来参加一个宗教严肃会(其实是整肃会!),并叫了两个匪徒公开地控告拿伯,诬告他谤渎神和王,一场宛如中国文革的斗争画面就在耶斯列城重现了。中国的汉朝吕后、唐朝武则天和清朝慈禧太后的邪恶手法,跃然列王纪舞台!拿伯就这样死在耶洗别精心设计的“阳谋”下。
行恶的人往往自欺地认为上帝仅仅住在天上宫阙,不理会人间烟火;造耳朵的上帝不是如远藤周作所写的《沉默》一样,对义人的死不关心?当亚哈听见拿伯死了,就要去得义人的葡萄园之际,上帝告诉以利亚:“你要对他说:‘耶和华如此说:你杀了人,又得他的产业吗?’又要对他说‘耶和华如此说:狗在何处舔拿伯的血,也必在何处舔你的血。’”列王纪两次指责亚哈“卖了自己、自卖”,而且用 “从来没有像亚哈的,因他自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来叙述他空前绝后的恶行(王上21章)。
以利亚在宣告亚哈的“判决”后,接着又宣告他家族的“终结”:“凡属你的男丁,无论困住的、自由的,都从以色列中剪除。”此外,耶洗别更是逃不了上帝的审判:“狗在耶斯列的外郭必吃耶洗别的肉。”亚哈这对作恶夫妻的“死相”没有两样!最后以利亚在这个王朝的“尸首”补上最后一刀:“凡属亚哈的人,死在城中的必被狗吃,死在田野的必被空中的鸟吃。”(王上21:19-24)霸凌义人的亚哈家族,将成为食腐动物的食物!
将自己推向生命终点的亚哈,临门一脚是他趁犹大王约沙法来访之际,怂恿南国犹大与他联盟,一同去攻打基列的拉末,而且拒绝先知米该雅的劝阻和指责(王上22:17-19),却听信他所豢养的掺杂巴力和耶和华信仰的400个“杂牌”先知,他们鼓吹君王出征、扩大帝国疆土、伤亡敌国人民,最后反而导致亚哈暴卒战场,成就 “降祸”的命定!
一意孤行的亚哈和约沙法领军,一起前往基列的拉末出征。机警(狡猾!)的他,遂使出换装小伎俩,对比于约沙法穿着抢眼的王服,他决定改装上阵,心里必是洋洋得意:藏身在庞大的军伍中,我的位置和存在必定神不知鬼不觉!却不知自己已经走进亲手所挖的坟墓,战场上的人马喧嚣就成了他个人的葬礼进行曲!
镜头转向敌营。曾败于亚哈的亚兰王(王上20章),吩咐他的三十二个车兵长,无论对方兵将大小,都不要与他们争战,只要将武力对焦以色列王,以报他先前遭亚哈生擒的耻辱──亚哈俨然成为此次战役的钦定要犯。阵中穿王服的约沙法,当然成为追缉的显着对象,但他一呼喊,车兵长就认出来,得免一死。历代志记载,敬虔(但一时糊涂)的约沙法得以免死,全归功于上帝出手帮助,使敌人离开他(代下18:31-32)!
时空既是上帝掌管,战场当然也是上帝的场地!阵上有一人随便开弓,恰巧射入以色列王的甲缝里。爱因斯坦说:“巧合是上帝给人的匿名信。”受重伤的亚哈王被赶车的拉出阵,当晚就死了,血从伤处流在车中。日暮时分,号令传遍军中,全军解散!亚哈被埋葬在撒马利亚,他血腥的战车在妓女洗澡的池旁清洗,还有野狗来舔他的血(王上21:19)。远比在滑铁卢之役战败后,被软禁在圣赫勒拿岛(Saint Helena)至死的拿破仑,凄惨多了!
纵观亚哈一生悲剧的形成,就是他固执又辉煌地在自己谱写的葬礼进行曲中按着节拍前行,这对那些以为“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于是任意把其他人的帐棚和性命灭绝的君王将相或霸气财主,是个严厉的警讯!对于那些相信“所有的现象都是机械地由一些原子偶然组合,不必担心任何外力干预,不必担心死后的审判;组合个人的原子在死后将完全分散,再没有重组的可能”的享乐主义者、纵情主义者、惟物主义者、无神论者而言,更是当头棒喝。班扬的《天路历程》正确陈述无知人的堕落,第一个步骤就是否定有关神的震怒、审判和永刑的教义!
“外邦为什么争闹?万民为什么谋算虚妄的事?世上的君王一齐起来,臣宰一同商议,要敌挡耶和华并祂的受膏者,说:我们要挣开他们的捆绑,脱去他们的绳索。那坐在天上的必发笑;主必嗤笑他们。那时,祂要在怒中责备他们,在烈怒中惊吓他们,说:我已经立我的君在锡安我的圣山上了。受膏者说:我要传圣旨。耶和华曾对我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你求我,我就将列国赐你为基业,将地极赐你为田产。你必用铁杖打破他们;你必将他们如同窑匠的瓦器摔碎。现在,你们君王应当省悟!你们世上的审判官该受管教!当存畏惧事奉耶和华,又当存战兢而快乐。当以嘴亲子,恐怕他发怒,你们便在道中灭亡,因为他的怒气快要发作。凡投靠祂的,都是有福的。”(诗二篇)
“神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139:23-24)
吴献章 台湾中华福音神学院旧约教授,教牧宣教 研究中心执行长。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
阅读本刊先前发表的文章,请点击 ?
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
Leave a Reply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