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家庭祭坛加深了孩子对圣经的理解,培养了思考与应用能力,增强了与父母的亲密关系。
家庭祭坛:
我们的见证(2)(含音频)
李道宏 编写
生命季刊专稿
请阅读本文上篇:
音频为暖暖姊妹朗读:
D 同学分享:
1.信仰的种子:我们家的家庭祭坛之旅
我们家的家庭祭坛始于七年前,当时我的大女儿七岁。由于工作原因,我经常需要在不同国家奔波。我的妻子觉得一个人带孩子很吃力,又不愿意分开,所以我们决定在家教育孩子。
从那时起,我们每天都会有家庭祭坛时间,大约一个半小时。我们会唱诗歌、祷告,然后我会以故事的形式向孩子们讲解圣经的时间线、人物和故事,以及一些圣徒的见证。这个习惯一直持续了六年,除了主日以外每天都进行。
后来,孩子们去上学了,这个习惯暂停了两年半。直到我们搬回这里之后,我们又重新开始了家庭祭坛。最近,我们的模式有所改变。我们开始每天早上阅读《荒漠甘泉》,并让孩子们分享他们的想法和如何应用到生活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家的家庭祭坛形式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最初,我们主要以讲故事的方式来传递圣经知识。这种方法确实有效,使得我们的三个孩子在教会活动中总是踊跃回答圣经相关的问题,无论是年长的还是年幼的,他们在圣经知识方面都表现出色。
然而,我们并不满足于仅仅传授圣经故事。几个月前,受一本书的启发,我们开始了新的尝试。每天清晨,我们会一起阅读《荒漠甘泉》,这是一本更侧重于思考和应用的灵修书籍。起初,我担心7岁的小儿子可能难以理解和回应这种深度的内容。但令我惊喜的是,他的思考深度远超我的预期。
2.结出硕果:家庭祭坛塑造的新一代
通过持续的家庭祭坛,我们的孩子在圣经知识上比同龄人更出色。他们的思考方式和待人接物的态度也超出了我的想像。他们更愿意打开家门接待他人,因为他们从圣经中学到”接待最小的人就是接待神”。
令我惊讶的是,即使是年仅七岁的小儿子,也能对经文有深刻的理解和思考。比如,在讨论”耶和华试验他们”这段经文时,他联系到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复习和进步。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能够思考并将神的话语应用到生活中。
这种持续的信仰教育使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与世俗有所不同。他们更有爱心,更愿意帮助他人。我相信,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坚持的家庭祭坛传统。
这种新的家庭祭坛模式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圣经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我发现,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变得更加稳重,与父母的关系也更加亲密。特别是因为我参与的时间较多,孩子们与我的关系变得更加亲近。
E 同学分享:
家庭祭坛:培育信仰小天使,珍惜家的温暖
家庭祭坛的影响深远,不仅塑造了我们的家庭氛围,还延伸到孩子们的社交生活中。通过日常实践,孩子们将圣经教导融入生活,特别是在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出更多的爱心和同理心。令人感动的是,孩子们开始主动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尤其是那些来自离异家庭的朋友。我们的孩子意识到自己拥有的温暖家庭氛围是多么珍贵,并希望与他人分享这份温暖。
我欣喜地发现,家庭祭坛不仅增进了我与孩子们之间的感情,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应用圣经教导的能力。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这种家庭信仰教育模式对于培养有信仰、有爱心的新一代尤为重要。它不仅传承了信仰,更塑造了孩子们的品格和智慧,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父母,看到孩子们在信仰和品格上的成长,是最大的欣慰和满足。这激励我们继续坚持并改进家庭祭坛的实践,希望能培养出更多具备信仰、爱心和智慧的年轻人。我们相信,这种持续的努力不仅会造福我们的家庭,还能为整个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充满爱的社会贡献力量。
F 同学分享:
1.信仰的种子:从挣扎到坚持的家庭祭坛之路
我和丈夫结婚11年后他才信主。作为从小就信主的基督徒,我特别希望能让孩子接受信仰。起初,我们主要通过读圣经故事绘本来进行家庭祭坛。但两个孩子很调皮,带他们去教会时常常闹得我很没面子。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圣经,我开始在家里贴一些箴言小字条。后来,丈夫信主后也加入了我们的”睡前故事”时间。我们最初分享的是《撒母儿记》上下卷,因为故事性强,人物也比较明显。
随着丈夫信仰的成长,他开始将这个活动正式命名为”家庭祭坛”。然而,这一开始变成了每天一次的”批斗会”,把孩子们搞得很痛苦,甚至有时会吵起来。我一度想放弃,但随着丈夫信仰的成熟,情况开始好转。
当孩子们进入叛逆期时,家庭祭坛面临了更大的挑战。我儿子曾经表示不想去教会,参加家庭祭坛时也是被迫的。他会提出很多难以回答的问题,让我们感到无言以对。但我们选择保持谦卑和柔软的态度,继续坚持。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许多艰难时刻。有一次,儿子在学校踹坏了校长室的门。面对这种情况,我选择拥抱他,倾听他的想法。让我欣慰的是,尽管他对圣经的理解还很模糊,但在困难时刻,他还是会想到圣经的教导。
2.开花结果:家庭祭坛的转变与长期影响
随着孩子长大,我们移民到了加拿大,丈夫开始学习神学。我们发现,父母灵命的成长对孩子有极大的影响。丈夫不再用强压的方式对待孩子,而是开始用各种有趣的方式来进行家庭祭坛,比如举办辩论赛讨论圣经主题。
我们的努力也影响了周围的朋友。他们好奇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能在教会安静坐着。我们分享了家庭祭坛的经验,建议他们和孩子一起读经祷告,不要强迫,而是给予适当的引导。一些朋友开始尝试,并看到了孩子们性格和行为的显著改变。
随着孩子进入大学,我们的家庭祭坛形式也在调整。我们更多地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机会进行信仰教育。比如,在开车时与孩子讨论性格分析和信仰应用。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能够客观地评估自己,并愿意接受信仰的指导。
现在,我的女儿在大学团契中积极服事,自己制定了读经计划。儿子虽然需要一些推动,但也愿意参与圣经学习和讨论。我们让孩子们带领家庭祭坛,分享他们的想法和观点,我们则提供适当的补充和指导。
总的来说,家庭祭坛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收获颇丰的过程。它不仅帮助我们传承信仰,也促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我们认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神建立个人的联系,而家庭祭坛为此提供了宝贵的平台。
李道宏 牧师,出身于第三代传道人家庭;曾任麻醉科医师,提前退休全职事奉,曾牧会18年;现为美国证主家庭事工负责人。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
阅读本刊先前发表的文章,请点击 ?
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
Leave a Reply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