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你忧闷和烦躁时……
——我的心啊,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
文/辛立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在回国宣教进入第七个年头时回美探亲,这次是我和楠定师母在北美呆的最长的一段时间。除了许多客观原因,比如指导教授让我屡屡改动博士论文的写作大纲、移民局要求在美停留必要的时间,中国和美国生活环境的对比,空气、水和食品卫生方面的差距,以及身心的软弱等,也拖累着我们返回的行程。
从某种层面上来看,我们在美停留期间有许多“振奋人心”的事:在达拉斯再次聆听了唐崇荣牧师激昂的佈道会;然而,看着他走上讲台时的缓慢步履,回想起近20年前他在北卡讲道时的英姿;我心中极为感慨。我自己也被不少教会邀请去讲道、受到弟兄姐妹们热情的招待等等。然而有的时候,我的心却没有过去事奉时的那种喜乐和冲劲儿。如果要把它表述出来,就如诗篇中所描述的:我的心啊,你为何忧闷?为什么在我里面烦躁?(诗篇42:5a)
在春节期间,我们在不同教会参加了许多小组活动:老年人团契、单亲家庭团契、餐福团契。特别是和餐福团契在一起的分享,让我对信仰和北美华人教会的现状,对我自己的事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美东南一间华人教会的餐福团契聚会,是在每周的周三晚上。他们第一次邀请我们去的时候,因为准备不够充分,就推辞了。第二次被邀请后,我不仅准备好了分享大纲,也专门提前睡了个午觉。
大年初三晚上10点半,一位送外卖的弟兄来接我们;到了聚会点才知道晚上聚会的方式,不是我和大家围成一圈、坐下来分享;而是在讲台上向他们讲道。20多位弟兄姐妹们刚刚下班、拖着疲惫的步伐来到教会的小礼堂。诗歌敬拜之后,由我来讲道。面对着这群身心都很疲惫、却在灵里饥渴慕义的弟兄姐妹,我突然觉得自己失去了力量和平日讲道的激情。
过去运用“娴熟”、也深受知识分子会众们“喜悦、欣赏”的讲道方式:文学结构、历史背景、神学总结、实际应用……在开口之前,突然在我里面变得苍白。这样的讲道,对于他们好像是催眠曲。同样的经文进入我的脑海:“我的心啊,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原来准备好的讲章,我却开口讲不出来。
我想起刚刚看的一篇文章:华裔移民美国的人口中,来自国内的占85%。在这些人群中,从事餐饮业的占17.5%左右。从事其他职业的,比如网络工作者占5%,学校老师占4%,医疗工作者约4%。这三类“白领阶层”的总数不到14%,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他们是北美华人教会的主体。文章提问:从人口比例看,华人教会的牧者忘记了谁?从圣经的角度看,耶稣所传福音的对象又多是谁?
于是,我把这个现象和我的心情讲给了在座的弟兄姐妹们,大家深有同感。我也检讨了自己把一个多元化教会逐步变成“知识分子”单一形态的失误和无能。接着,我问弟兄姐妹们:对自己的工作满意的请举手。一位开餐馆的弟兄举起了手。我再问:希望自己的儿女从事餐饮工作的请举手。没有一个人回应。
那么,从事餐饮业的弟兄姐妹们希望子女从事什么工作?受到什么样的教育?教会在这些方面的帮助是什么?家长和家庭给孩子的直接正面影响是什么?多数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从事高科技、医疗和教育工作,希望他们有幸福美满的家庭。然而我们的现任餐饮业家长,在教会却是“弱势群体”。
尽管如此,这些从事餐饮业的基督徒家长,希望给孩子们最好的,那就是我们的主耶稣,就是我们的夫妻和睦、家庭平安,就是我们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其他的福分都会随着我们。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活出喜乐与平安,就是给孩子们最大的祝福。于是,我和大家在一起的分享,基本脱开了我准备好的讲稿,而是从弟兄姐妹们的实际生活中,回到马太福音的“登山宝训”:聚焦在如何面对事奉神和事奉玛门的挣扎时,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活出福音、传扬福音。
我们的敬拜、诗歌和随之的聚餐延续到凌晨2点。特别是和这些平时用美味佳肴服务别人的弟兄姐妹吃着冷冻水饺和“垃圾食品”,庆祝农历春节的聚餐,我心里很难受。我们回到家已经过了凌晨2点半。想到大家在一起的彼此勉励,很得欣慰。经过了一夜的辛劳,更想到这些弟兄姐妹们还要在早晨9、10点钟开始上班,我为这些弟兄姐妹们的爱心和信心感恩。也为自己能够做的、感到难受。清晨起来,我灵修诗篇42篇;神的话再次感动我:当我的心忧闷烦躁的时候,应当仰望神。
诗篇42篇提到了我们信仰的核心:切慕神、渴望神和朝见神。那么,是在什么的环境中呢?是在逆境中、特别是在心里忧闷、烦躁的时候。回想我自己的生命经历,我常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在困境中常常抱怨、常常在忧闷和烦躁中转圈子。但是,圣经告诉我们,只有仰望神才能得到帮助。
第一,在事奉的低谷中仰望神:“我昼夜以泪当饮食。人不住地对我说:你的神在哪里呢?我从前与众人同往,用欢呼称赞的声音领他们到神的殿里,大家守节。我追想这些事,我的心极其悲伤。”
诗人用“以泪当饮食”和“我的心极其悲伤”,包夹着强烈的对比:过去事奉的盛况和现在处境的疑惑。诗人是“可拉的后裔”,属于利未支派中哥辖的子孙。在摩西时代,他们负责扛抬会幕。从大卫时代开始到所罗门的圣殿,他们由希幔及其后裔为主,按班次带领众人在神的殿敬拜。然而,因为被掳,这一切的事奉都没有了。没有了神殿中的事奉、没有了带领或跟随的会众、没有了欢呼称赞的声音。紧接着的问题就是:人不住地问我说:你的神在哪里?
在这里,诗人提出了事奉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当外在的事奉没有了之后,你我所敬拜的神在哪里?似乎神与我们同在,是由宗教仪式和“属灵环境”所限定的。没有了这一切外在、甚或庄重的宗教仪式,没有了我们熟悉的诗歌、没有了我们喜欢听的讲道,特别是“我的心及其悲哀”,陷入沮丧、痛苦、忧闷和烦躁时,我们的神啊,你在哪里?
回答神在哪里,不是从环境、而是从心境的改变开始:我的心啊,你为何忧闷?你不应该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你不应该烦躁!
然而,回答“神在哪里”虽然从自己的心境开始,却不能停留在那里,我们“应当仰望神!”就是在神看似离弃我们,就是众人不知道神在哪里,就是我们自己也看不见神的赐福、心里的忧闷遮盖了我们的信心时,我们要把信心放在“神的信实”和看见、看不见的恩典中:因为祂笑脸帮助我们。所以,我还要称赞祂。
第二,在孤独中经历和相信神:“我的神啊,我的心在我里面忧闷。所以,我从约但地,从黑门岭,从米萨山纪念你。”一般学者认为,这里的黑门岭是和耶路撒冷所在的锡安山相对应,指的是诗人居住在外邦异域。在这里,诗人只剩下了自己;连询问“你的神在哪里”的众人都没有了。
称赞神有看得见的敬拜、有带领众人的欢呼。称赞神也有看不见神却仍然相信的信心。由看得见的外在形式,成长并成熟为内在生命,必须经历和面对众人的疑问:你的神在哪里?群体的敬拜生活高潮,必然要深化为个人孤独的疑难解答。每一位在生命中要进深的基督徒,必然经历疑难和孤独。最困难的环境之一,就是孤独。
在孤独中,一切声音:正面的肯定、负面的疑问都消失了;只有你我自己在看似一无所有面前,要面对那看不见的神。这是历世历代的基督徒,特别是属灵带领者都经历过的灵命历程。我们许多基督徒所面临的“忧郁、烦闷”,甚至对神的忿怒,对人的不满,对自己对家庭的摧残,也是在孤独的时刻,表现得最为明显。所以,我们总是希望从外界环境、特别是从人群中,寻找安慰、关怀和帮助。然而,这时的帮助常常是负面的,最多的怀疑就是:你的神在哪里。
正因为如此,神没有把我们所应当面临的孤独,从每一个基督徒的生命中拿去。神让我们孤独地看、让我们孤独地听,让我们孤独地按照祂的创造去领悟:“你的瀑布发声,深渊就与深渊相应;你的波浪漫过我身。白昼,耶和华必向我施慈爱,黑夜,我要歌颂祷告赐我生命的神。”从神的创造中体会神同在,相信神借着环境陶造我们,是信心的基础。我检查自己、检查我所接触和教导的新信徒,发现我们在软弱时最容易动摇的基本点,就是对“创造论”的怀疑。然而,只有坚定的相信:神是天地万物的创造主,祂看顾一切被造物;我们才能从瀑布发声、从日月光照中,更加相信:耶和华必保守看顾我们。
在这里,诗人用了“平行句”的写作方式告诉我们,在孤独时所当持守的生命中心:“白昼,耶和华必向我施慈爱;黑夜,我要歌颂祷告赐我生命的神。”这节经文可以用散文的方式表达:无论是在白天或是在黑夜,耶和华必定施行慈爱给我,我也一定要以歌颂和祷告回应赐我们生命的神。在孤独中看到神的创造,经历赞美祷告和神赐福的信心,是我们生命成长、成熟的必经之途。
第三,面对敌人的攻击时信靠神:“我要对神——我的磐石说:你为何忘记我?我为何因仇敌的欺压时常哀痛呢?我的敌人辱骂我,好像打碎我的骨头,不住地对我说:你的神在哪里呢?”圣经反复强调的真理:相信神的人,不一定会避免一切苦难和仇敌的逼迫。相信神的人,更是经历苦难和逼迫,过着信靠顺服的生活,活出不同于世人的生命形态。
按照诗人所表达的顺序,在困境中,我们只有先经历了从事奉高潮中的“退潮”,经历了回应“人对我们信仰的疑问”,进而仰望神的笑脸和帮助;我们的信心才有根有基。只有经历的个人生命中的孤独和独处,我们才能在白昼和黑夜的煎熬中,经历祷告赞美和蒙福。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抵挡来自仇敌的攻击和疑问。
仇敌辱骂好像要打碎我们的骨头。他们所用的方法不是直接的人身攻击;而是在苦难环境和绝望中,对我们“神同在的信心”的质疑:你不是说你相信神吗?你不是说神必保守看顾你吗?看看你的环境,没有人和你一起去圣殿了。看看你自己,孤独一身、自身难保。看看你自己,流离异乡,居无定所。你说你相信神、你说神必定赐福于你。你的处境证明了什么?你的神在哪里?你的帮助在哪里?
用世上物质缺乏、用属灵环境缺失来否定神,是我们的仇敌最险恶的攻击和诡计。耶稣也同样面临过这样的考验,甚至可以说,也面临过这样的疑问:你若是神的儿子,怎么会在旷野40天没有吃的喝的。用你的权柄把石头变成馒头,以此来证明你是神的儿子。然而,主耶稣没有上当受骗。祂用神的话语抵挡撒但:“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3:4)
亲爱的弟兄姐妹们,我们基督信仰的核心,就是信靠耶稣、认识耶稣、效法耶稣、事奉耶稣、传扬耶稣,在群体生活中活出神的荣耀。困境和逼迫是我们生命和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经历。忧闷和烦躁是我们时常会有的心境。如何处理?就像我自己在事奉中,面对一群“餐饮业团契”的弟兄姐妹,既无足够的爱心,也无坚实的装备,以至于软弱无助、心里忧闷。神却通过这样的事奉,让我看到自己的虚浮和软弱,学习在困境中信靠祂、效法祂、仰望祂。
所以,可拉的后裔在失去一切“事奉机会”,在远离耶路撒冷的黑门岭独处,在敌人围绕的险境中,可以靠着神的恩典和信实,唱出:“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渴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神的神。我几时得朝见神呢?……我的心啊,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我还要称赞他,他是我脸上的荣光,是我的神!”
一旦我们看清楚了外在的事奉不是我们的荣光,我们自己不是我们的荣光,我们的仇敌不能夺去我们的荣光;我们就专心一意的仰望神、瞩目神、渴想神,我们就得朝见神。因为耶稣说:“神是个灵,所以拜祂的,必须用心灵诚实拜祂。”(约4:24)
辛立 来自中国大陆,现为牧师。
============
Leave a Reply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