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合一有难处?从圣经学习:不凭“听说” 谨慎行事

 

 

不凭“听说”  谨慎行事

 

/倪希米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经文:书22:10-34

 

以色列百姓征服迦南、分地为业之后,在约旦河东得着产业的两个半支派胜利回乡。途中他们筑坛象征与约旦河西同胞的联合,却因此产生误会。双方坦诚交通消除误会。

 

1、以色列人“听说”筑坛

 

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所分得之地是在约但河东,但他们有约4万勇士和其他支派一起,一直在迦南地征战多年。所以,约西亚表扬他们:“你们这许多日子总没有撇离你们的弟兄直到今日并守了耶和华你们上帝所吩咐你们当守的。”(书22:3)战事基本平息后,约西亚就吩咐他们回到所赐约但河东的为业之地。

 

这两个半支派的队伍到了约但河边,在渡河前就在那里筑了一座看着高大坛。以色列人听说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靠近约但河边在迦南地属以色列人的那边筑了一座坛”(书22:11)因此,在约但河西的以色列会众听见后,以为他们筑坛要拜偶像,要上去攻打他们。

 

2、约书亚调查事情真相

 

派遣权威团队查证事实。面对这样严重悖逆的听说之事,约西亚差遣了一个很具权威性的调查团,“以色列人打发祭司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往基列地去见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又打发十个首领与非尼哈同去,就是以色列每支派的一个首领,都是以色列军中的统领。”(书2213-14

 

调查团的数说和质疑“你们今日转去不跟从耶和华,干犯以色列的上帝,为自己筑一座坛,悖逆了耶和华,这犯的是什么罪呢?从前拜毗珥的罪孽还算小吗?虽然瘟疫临到耶和华的会众,到今日我们还没有洗净这罪。”(书2216-17)因为以色列人中了巴兰的奸计被引诱与摩押女子行淫乱、拜偶像,所以耶和华就吩咐摩西杀死了所有与巴力毗珥连合的”人,并使以色列遭瘟疫,死的有二万四千人(参:民251-3)。

 

从前谢拉的曾孙亚干岂不是在那当灭的物上犯了罪就有忿怒临到以色列全会众吗?那人在所犯的罪中不独一人死亡。”(书22:20)当时亚干没有听耶和华的禁令犯了罪,因为亚干一人之罪,于是在艾城之役中以色列人惨败竟导致全军失败

 

以上两个不听耶和华的命令而惨遭失败的事例,以色列人记忆犹新,以约书亚为代表的以色列人决不会悖逆耶和华,决不会去拜偶像。但当约书亚及其他长老们都死后,以色列民就渐渐遗忘了(参:士26-10)。

 

两个半支派的分辩回应。他们听了调查团的质疑,并没有愤怒,而是心平气和地述说事情的真相。首先表明忠心耶和华的态度,我们若有悖逆的意思,愿耶和华亲自讨我们的罪。”(书2222-23)然后道出特意作此事的原因和目的,因为恐怕以后他们的子孙不知道两地之民有什么关系,也不知道河东之民与耶和华是什么关系,所以要筑一座坛,“乃是为你我中间和你我后人中间作证据。”(书2227

 

耶和华是神的证坛“流便人、迦得人给坛起名叫证坛。意思说:这坛在我们中间证明耶和华是上帝。”(书2234)这是被称为证据之坛,作为河东和河西两地以色列人之间不可分割关系的证据,为的是要后代记住历史,虽有约但河地理上的分割,但两地都是神的子民,不可分割。

 

3、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

 

凡事应求证取实。以色列人是很重视见证的。约书亚没有轻信传言,调查取证,了解真实情况,避免了兄弟之间的互相残杀。控告长老的呈子非有两三个见证就不要收。(提前5:19)教会中的是非或论罪,也必须既要实事求是又要证据确凿

 

以忍耐消除误会两个半支派面对因误会而来的调查团的他们很冷静,没有以恼怒回应,而是以柔和的态度给予了解释。这样就避免了产生更大的误会和猜疑。在团契中,人与人之间误会是难免的。若以恼怒回应,必然使误会加剧,激发矛盾。因此,单单为信仰大发热心是不够的,还要有共同的坦诚、智慧、忍耐、饶恕,才能建立合一的团契。

 

坚定信仰不妥协。证坛风波告诉我们:在约书亚的带领与教导之下,以色列人学习并重申耶和华命令共同回顾并牢记惨痛的历史教训。他们当时非常注重信仰的坚定与忠贞,决不马虎或妥协。

 

以圣爱感染弟兄。约但河西的以色列人主动提出,如果两个半支派所得为业之地”,就可以“在我们中间得地业”,“只是不可悖逆耶和华。从这段话中看出,他们不仅对纯正的而且对弟兄有着真挚的爱。

 

倪希米  中国大陆基督徒。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