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难为这女人呢?(含音频)

—— 她做的是一件美事,她将这香膏浇在我身上是为我安葬做的

 

一件美事(上)

——马太福音系列文章

 

文 | 何春勋

生命季刊专稿

 

音频为虹雨姐妹朗读

 

马太福音26:1-25

 

“耶稣说完了这一切的话,就对门徒说:你们知道,过两天是逾越节,人子将要被交给人,钉在十字架上。那时,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聚集在大祭司称为该亚法的院里。大家商议要用诡计拿住耶稣,杀祂,只是说:当节的日子不可,恐怕民间生乱。”(26:1-5)

 

耶稣在受难周一开始,就按着先知预言骑驴进了耶路撒冷准备过逾越节。到了节日的前两天,祂向门徒宣告完末日的预言和审判之后,接着照着主之前所说的,祂将要被抓受害。在大祭司那里开会的长老和祭司长,原本商议好要用诡计去抓耶稣,接着杀害祂。但因为那几天是逾越节、除酵节期,到城里过节的犹太人非常多,这些人都看到耶稣骑驴进城受到全城百姓欢迎的盛况,一个强烈的印象留在他们心中。如果祭司长他们贸然行动,恐怕会刺激民众,引起动乱。所以他们就犹疑打算要搁置杀害耶稣的计划,等逾越节过了再说。果真如此,耶稣走上十字架不就要延后了吗?这件事会怎么发展下去呢?

 

“耶稣在伯大尼长大痲疯的西门家里,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极贵的香膏来,趁耶稣坐席的时候,浇在祂的头上。门徒看见就很不喜悦,说:何用这样的枉费呢!这香膏可以卖许多钱,赒济穷人。耶稣看出他们的意思,就说:为什么难为这女人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她将这香膏浇在我身上是为我安葬做的。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行的,作个纪念。”(26:6-13)

 

根据约翰福音十二章,耶稣在伯大尼西门家里受到香膏膏抹这件事情,发生在逾越节前六天,也就是耶稣受难周开始的前一天。但马太却把这件事情放在这里,逾越节的前两天,难道他记错了日子吗?还是说他这样编排有特别的用意呢?

 

耶稣骑驴进城前一天在伯大尼住宿,那一天的晚餐非常特殊,因为耶稣去了长大痲疯的西门家中作客。犹太律法对于大痲疯病和大痲疯病人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因为那是不洁净的病,病人是不洁净的人,病人的家也是不洁净的地方,人不能接近,病人接触过的东西不能碰。但耶稣却接受邀请去了西门的家参加宴席,门徒也都跟去了,约翰福音说马大、马利亚和拉撒路也都在席中。表示说因着耶稣,他们都愿意去接近别人不愿意靠近的人。这对西门来说是何等大的恩典和安慰。

 

约翰福音提到在席中抹香膏在耶稣身上的女人就是马利亚。她拿出自己珍藏极贵重的真哪达香膏去膏抹耶稣,她的用意是尊崇耶稣,感谢耶稣,因为耶稣不久以前,以大能使她已经死了四天的弟弟拉撒路从死里复活,她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是基督,是万王之王,她愿意为耶稣献上这样珍贵的礼物。

 

香膏很珍贵,多半用在婚礼、葬礼或是用在膏立君王、祭司和先知的重要庆典仪式中。耶稣明说马利亚把香膏浇在祂身上是为祂安葬做的,因为耶稣被钉十字架受难,死后埋葬这件事不久后就要发生,门徒当中没有人意识到这件事。

 

约翰福音写着门徒当中卖耶稣的犹大看见马利亚拿出名贵的香膏,当场就说起闲话来,认为把香膏浇在耶稣的身上实在太可惜了,不如拿去卖三十两银子可以周济很多的穷人,三十两银子相当于将近一年的工资。犹大说这个话好像很有行善的爱心,但事实上却反映出耶稣在犹大心中的份量,犹大不相信耶稣是基督,不承认耶稣是万王之王,他认为不值得也不需要为耶稣膏抹这么贵重的香膏。

 

门徒在那时候一直没有为耶稣主动做过什么事,而马利亚就在这个宴席上主动把香膏浇在耶稣的身上,甘心乐意摆上她最珍贵的香膏,可以看出耶稣在她心中的地位。她凭着信心和爱心做成了一件美事,立即得到主的称赞。耶稣说这个女人所做的是一件美事,“美事”的意思就是美好荣耀的事情,是神所喜悦的事,是一件值得传扬后代的事情,耶稣说以后传福音的时候,一定要纪念到这件美事。

 

抹香膏这件事提醒我们,我们跟主耶稣的关系是什么?耶稣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地位?我们愿意为主摆上我们生命中珍贵的东西吗?还是摆上次等的零散剩余的?我们的能力、爱心、时间、精力、金钱、智慧、恩赐等等,有哪些最好最珍贵的可以为主所用呢?什么时候才愿意让主用呢?马利亚抓住了机会,她凭着信心和爱心把最珍贵的香膏全部献上,得到主的称赞。我们是否也愿意现在就抓住神给我们的机会呢?

 

马太福音最后三章经文的内容很详细也非常重要,马太以耶稣被膏作为耶稣受难整个过程的开场是有用意的,一方面显示祭司长长老决议杀害耶稣的行动不会延迟,在逾越节必然发生;二方面凸显耶稣被膏这件美事,在耶稣受难甚至整个福音中的重要性;说明耶稣走上十字架为人类的罪成为赎罪祭献上,受死埋葬复活是一件极为美好荣耀的事情。第三方面提醒所有的读者,也就是我们,要重视从26章这段抹香膏的经文开始,一直到28章结束所记载的内容,因为这里面都是耶稣之前对门徒所说要发生的事实:

 

“看哪!我们上耶路撒冷去,人子要被交给祭司长和文士,他们要定祂死罪,又交给外邦人,将祂戏弄、鞭打、钉在十字架上,第三日祂要复活。"(太20:18-20)

 

最后三章经文占了马太福音七分之一的篇幅,除了记载耶稣预言实现的这几项之外,马太还详细写下耶稣设立圣餐、客西马尼的祷告、门徒的反应、耶稣被埋葬、死里复活、向门徒显现、宣告大使命等等非常重要的内容。

 

首先,耶稣要如何被交在祭司长和文士的手上?“被交在”意思就是说耶稣是被认识祂的人出卖的意思,耶稣被认识的人指认出来,然后抓捕的行动才能完成。当时能够准确指认耶稣的除了祂的亲人之外,就是天天跟祂在一起的那十二个门徒。

 

“当下,十二门徒里有一个称为加略人犹大的,去见祭司长,说:我把祂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他们就给了他三十块钱。从那时候,他就找机会要把耶稣交给他们。”(26:14-16)

 

马太福音只有三个地方提到这位犹大,第一次是10:4介绍十二门徒时称呼他为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第二次是在26章犹大出卖耶稣的实际行动过程,第三次就是27章犹大最后的结局。犹大一直处心积虑要出卖耶稣,为的是换得一些金钱。约翰福音12:6使徒约翰形容犹大是个贼,贪爱钱财。路加福音22:3说撒但这时候入了犹大的心,让他做出犯罪的行动。

 

犹大突然出现在祭司长和文士的会议中,并且表态愿意帮忙去指认捉拿耶稣,让他们非常惊讶,因为他们迟迟没有行动,就是怕引起百姓的纷争和动乱,现在有了犹大的内应,帮助他们正确快速地指认出耶稣,就可以顺利完成他们的计划。按着犹大的要求,他们付了三十块钱作为报酬。三十块钱在旧约时代就等于三十舍克勒银子,相当于买卖一个奴隶的价钱,约瑟就被他哥哥们卖了二十舍克勒。犹大用一个买卖奴隶的价钱就把耶稣出卖了,耶稣在他的心目中不是王,不是基督。他完全没有想到的是,这就应验了先知的预言,撒迦利亚书先知这样说:

 

“我对他们说:你们若以为美,就给我工价。耶和华吩咐我说:要把众人所估定美好的价值,丢给窑户,我便将这三十块钱,在耶和华的殿中,丢给窑户了。"(亚11:12-13)

 

马太福音27章记载耶稣被抓后犹大懊悔自杀,祭司长用这三十块钱去买了窑户的一块田当作他的坟地。先知的预言完全应验在加略人犹大和祭司长文士的身上。

 

“除酵节的第一天,门徒来问耶稣说:你吃逾越节的筵席,要我们在哪里给你预备?耶稣说:你们进城去,到某人那里,对他说:夫子说:我的时候快到了,我与门徒要在你家里守逾越节。门徒遵着耶稣所吩咐的就去预备了逾越节的筵席。到了晚上,耶稣和十二个门徒坐席。” (26:17-20)

 

除酵节就是宰逾越羊羔的那一天。耶稣打发门徒去耶路撒冷城预备,路加福音说那是彼得和约翰,特别提到说耶稣的时候快到了,就是耶稣完成救赎的时候,祂舍身拯救所有罪人的时候快到了。两个门徒去了一个人的家准备逾越节的宴席,这是耶稣最后一次吃逾越节宴席的地方,也是耶稣为门徒设立第一次圣餐的地方。晚餐的时候到了,耶稣就和门徒一同坐席。

 

“正吃的时候,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他们就甚忧愁,一个一个的问他说:主,是我吗?耶稣回答说: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就是他要卖我。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经上指着祂所写的: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卖耶稣的犹大问祂说:拉比,是我吗?耶稣说:你说的是。” (26:21-25)

 

耶稣在席上当时的心情十分复杂,祂知道逾越节的羔羊就是自己的预表,出埃及第一个逾越节的羔羊被杀代替了所有以色列人的长子;现在时候已到,耶稣马上就要担当全人类的罪恶,为全世界的人受死。祂和门徒一同作席守节,门徒欢乐,但他们完全不能体会耶稣此时的心情,也不能明白这逾越节代罪羔羊真正的意义,甚至耶稣被害还跟祂的门徒加略人犹大有关。

 

耶稣在席上就向门徒提到,有一个跟祂蘸手在盘子里的人要出卖祂,但没有说是谁,门徒很忧愁也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事,一个个向耶稣表态,但耶稣引用以赛亚书经文的预言来证实祂即将受害去世。当时加略人犹大已经和祭司长谈好条件拿到钱,他心里明白耶稣在说谁。耶稣当众提出来就是要给他一个机会回头,但他故意探耶稣的口气,看耶稣是不是已经知道他跟祭司长交易的事情。因着他硬着心,耶稣也就任凭他。(待续)

 

何春勋 来自台湾,芝加哥北郊葛霓华人教会牧师,生命季刊董事。


阅读何春勋牧师马太福音系列文章请点击?
马太福音系列文章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

生命季刊手机主页


阅读本刊先前发表的文章,请点击 ?

生命季刊备份网站

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