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恸的有福人
文/周江
生命与信仰 总第1期 2001年12月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立足点又在哪里?这让我一个残疾人想起圣经上的一句话:“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因为我的家庭曾是那么清贫,我的身体曾是那么羸弱,我的环境曾是那么险恶,我的心曾是那么枯竭……而今我却是那么的怡然。
磨难重重的童年——神的饼和水
我于1963年4月23日生于甘肃河西走廊的芨岭。我父亲是支边的铀矿地质队员,母亲更是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妇。因此,我幼年时便随父母转辗于西北的荒漠和崇山峻岭之中。一岁时,我因患中毒性痢疾差一点丧命;一岁七个月时,又因患小儿麻痹后遗症,从此双腿残疾,记忆中不曾有过走路的滋味。五岁时,我母亲早晨到隔壁邻居家集体向毛主席他老人家早请示,我与妹妹在家玩捉迷藏,本不灵便的我撞翻了炉子,被一锅滚烫的稀饭烫伤了整个脊背,让我在床上一趴就是多半年……我父亲本来给我取名叫周觉人,希望我大悟大彻,像鲁迅(周树人)那样有所建树,但我这个会动的活物“搅”得全家不得安宁,父亲周关泉只得认命(因为算命先生给他取名字时曾说我父亲命中缺水),于是给我改名为周江,好让他缺水的命能因着这个瘸儿子有点“水”的指望。而让我父母更担忧地是我那双羸弱畸形的双腿:我将怎样才能踏上未来人生漫漫的里程呢?
于是,为了治病,父母带我前往上海、天津、长春等地多处求医。儿时的记忆里又多了年复一年的苦苦的汤药、酸痛的银针、锋利的手术器具、撕心裂肺的疼痛、东奔西走的颠沛,以及家庭为此造成的贫穷。医疗最终未能让我的双腿有所起色。为了治病,我上学的事也不得不一拖再拖。
由于地质队艰苦的环境和去各地治病造成的耽延,我一直到九岁才开始在单位办的简陋临时小学上学。在那个年代,学校是在学工学农中度过的,功课很轻松,我很不容易理解父亲目光中的那份苦涩和担忧。一次,在我讨厌的数学课上,我只考了七十多分,老师向父亲反映了我学习退步的情况。父亲有意让我将洗脸水自己盛好,然后洗完倒掉,说这样做就可以免一顿打(实际上我很少挨打)。我挣扎着把脸盆蹭到门口,将洗罢脸的水顺台阶倒了下去。父亲说:“今天你自己倒了水,我可以不打你,但社会是无情的,像你这样身体有缺陷的人,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百倍的努力,才能赢得社会的承认,有尊严地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父亲那次没有打我,但这比打还让我难受的教训仿佛一下让我长大了许多。那天晚上,十三岁的我久久未能入眠,朦胧中我似乎意识到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感到了向我招手的苦难。
《圣经》上说,“我的肺腑是你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我未成形的体质,你的眼早已看见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写在你的册上了。”神的大手奇妙,就这样打磨着我这个生命,看似在难为我,乃是要打造出合他心意的器皿,为他所使用。认识神很多年以后,我才意识到那些苦难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为神给我的那段日子深深地感谢神,“一块顽石,若不先打出个坯子,又怎能被细凿呢?” 现在看来,那段时光正是神在我幼小生命中打磨基础的奇妙作为。他用苦难使我的灵魂苏醒,用苦难使它长大。
崎岖漫漫的求学路——寻得真光
1978年,我初中毕业了。考虑到我的身体状况,父母和老师建议我报考省中医学校,我以成县第三名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考试。可是按当时的政策,由于我体检不合格,我终于未能被录取。我稚气的心当时充满了忿忿不平,人生的第一次挫折证实了父亲的教训是正确的,也让我明白了父亲眼中的那份苦涩与担忧,明白了残疾对我的未来意味着什么,我想到了自杀,想到了那高高的水塔和陡峭的山崖……
1980年,我高中毕业了。同中考一样,命运再一次因身体又将我拒之高校门外。就这样,我又一连五次参加了高考,在希冀与破灭、忍耐与逃避、成功与失败之间苦苦挣扎着,成绩一次比一次优异,失落也一次比一次大。
1985年,就在我心力交瘁,几近崩溃时,我终于被甘肃天水师专外语系录取了。而正是那一年,这所三流大学头一次聘请了外籍教师。正是这些外教头一次将耶稣的福音传给了我。神预备了我五年,磨掉了我许多的人意、许多的骄傲、许多的对这世界的指望……来欣然迎接他的福音使者!在这五年当中,为了帮补家里,我做过会计、当过代课教师、糊过药袋、编过纸篓、包过冰棍;也曾为了争取就学、正式就业多次向省招办、我父亲的单位及其有关部门写信、上访、静坐。记得有一次,为了能争取当地工商银行从高考落榜生录取职员的一个名额,我在银行行长家门口等了差不多一个晚上……
回首往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始终托着我的那双有着钉痕滴血的手,让我在软弱的时候因宝血的赎罪大能,最终走出了死阴的幽谷。“你若不压橄榄成渣,它就不出油;你若不投葡萄入榨,它就不能变成酒;你若不炼哪哒成膏,它就不流芬芳……”如今每当我唱这首赞美诗,便止不住流泪感恩。
无名有实的大学——初尝主恩
在甘肃天水师专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大学里,由于我比同班同学年龄都要大四、五岁,同学们戏称我old man(老家伙)。在同学眼中,“老家伙”很是“亏”,苦苦奋斗了五年,远远上了本科的成绩,却被划入了大学的“第三世界”。
当时,师专开设的课程很是简单枯燥,我坐在头一排,常常上课以手掩面打盹。但是外教卡尔普的第一节课却让我刻骨铭心,我以英语几近满分的好成绩被录取,为此不免有点沾沾自喜,“骄傲来羞耻也来”,就在这堂课上,除了几个单词外,我几乎一无所获。我额上渗出了一层薄薄的汗珠。我开始审视思考其中的原因,除了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的原因外,我正视自己高分低能这一事实。为此,我不再自以高分为是,而是在听说上狠下功夫,口语提高了,让我的眼界也开阔了许多。我深深地被他们的爱心吸引,被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感动,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我第一次从他们的口中听说了耶稣的故事,第一次看到信上帝的文化人,第一次感受到了那份来自天上的爱……
临毕业前,我的第二位外教将一部崭新的电动三轮车作为毕业礼物送给了我,并且对我说:“不要感谢我,‘施比受更有福’,是上帝的爱让我这样做的,上帝是按他的样子造的人,人不论什么种族、地位如何、身体强弱……人都本应有神的荣耀,你也应当与常人一样行走自如,有尊严地生活,好为你的国家和人民服务,去‘爱人如己’……”我当时未悟其中的深意,只是带着这样的祝愿离开了母校。但后来正是这份从天而降的爱一直激励着我,让我思考,感悟了人生,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让我效法着这份爱去爱人……让我觉得这大学没白上!
人的尽头——叩门与认罪悔改
毕业后,我又两次遭用人单位拒收,几经周折,最后总算是又分回到核工业系统,先是在甘肃徽县伏家镇的一所子弟中学高中部任教两年,然后又调往甘肃成县任教于核工业另一所子弟学校的高中部。离开了学校,离开了信主的师长,离开了我刚熟悉的聚会和敬拜,我全然像一只不知深浅的小羊走入了旷野……自以为是地与领导关系紧张;自持高明地与学生发生冲突;因身体状况,情感屡屡自然受挫后,赌气找了个农村户口,敷衍地成了家,结果明白过来又发现妻子患有结核病,肺结核转子宫—终身不孕!成天下班后看着呻吟的妻子,仅有的微薄工资有一半要花在买药上,偏偏又要房改……什么时候这灾难才有个头啊?!
无奈中想起了久置高阁的《圣经》,不经意地翻到的却是这样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马太福音13:12)上帝真幽默,怎么一下就说到我了呢?我不就是那倒霉的后者吗?没错吧,这可是上帝的话啊!但是为什么上帝不讲“等贵贱,均贫富”呢?难道我还不够可怜吗?但如果上帝是上帝的话,他的话一定没错。于是,我便星期天进城四处寻访教堂,逢人便问,希望找到信主的人可以请教,找到我如此倒霉的原因,好去改变一下时运,也做一把前者,去“凡有的,还要加给他”一回。然而,那时的银川还很少有人知道基督,一连几个星期无果,连教堂的门朝那儿开也没搞清。最后我终于找到一位自小就信主的弟兄,他盯着那节经文看了老半天说,“我也不明白上帝为什么要那样说”。我绝望了,回到空空家里(那时我妻子已瞒着我偷偷回老家去养病),跪在那里对上帝说:上帝你要是上帝的话,你的话一定有道理,但是我不明白,现在没有人能告诉我,求您亲自指点我。待我安静下来后,我再一读那段经文的上文,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了:我并不是最可怜的,我失去了双腿,但我还有聪明的头脑,还能用嘴和手去服务社会,我还有一份许多残疾人都羡慕的工作,有那么多的信主的人曾帮助过我,为我祷告……然而,我又拿出过自己的什么,用同样的爱去爱过别的人呢?我甚至从未向人讲过耶稣啊!我大大地埋藏了神给我的恩典啊!
不久后,我便彻底决志,认清了自己罪人的本质,告别了几年的观望,受洗归入了基督。
爱的实践——教改从家做起
像许多刚刚从学校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一样,我也心怀抱负,想有一番作为。但我那时的雄心和抱负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总想着功成名就、财富无边……根本不明白“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的道理。那时的我眼光看着自己,总以为怀才不遇,根本也不会顾及人心灵的需要,一事当前又怎么会“损”而牺牲自己去“以至于无为”呢?所以这等人是永远也品尝不到“无为而无不为”(人无为,而让神处处用你)的境界,只能在“以至于无为”中哀叹了。然而“损之又损”是人本性中都不喜欢的,所以那些生活中无法回避的苦难,从生命的深刻层面看,不正是人生的财富吗?而苦难到了自身无法解决的“无为”之时,也不正是人该回归社会,顺其自然,从善如流,按着上帝的心意生活,深刻感受生命疾苦和需要而尊重生命、关心他人的时候吗?能这样爱人如己,不以自己为中心的人,有了上帝的恩助,又有什么不可以为的呢?这正是我的路。
一九八九年底,我又随单位迁往宁夏首府银川。这期间,我工作成绩一直不错,但我内心深处,一直厌倦用大量作业和考试逼学生的作法,不愿看到孩子们像我那样劳苦却只能成为考试机器的结局。我深深感受到爱的教育的重要,如何去爱护、关心、尊重孩子,让他们在兴趣盎然的英语游戏活动中去提高素质、认识世界、分辨是非、认识自然和生命,从而去尊重生命和生活,去热爱自己的祖国、民族和民族文化,以及地球和地球上的一切民族和文化,将教学与教育、教养结合起来,去实践他们爱的人生呢?我绝不愿培养一批会说一口流利的洋文,却不知怎样热爱生命、尊重他人、只见人而不见神的洋奴。
后来,我索性离职,全力以赴干起了当时别人都不愿做的儿童英语基础教育。而我自己却乐在其中:“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马可福音10:14)在孩子当中,我真的忘却了成人世界的倾轧,回到了属于我内心世界的另一个国度。为此,我还将自己的教学体会写成论文,被《中国教育报》采纳(见1998 年5月15日第三版),并被评为1998全年度论文二等奖(见1999年4月2日三版《中国教育报》)。我的教学受到学生、家长、周边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和认可。我的事迹也被宁夏各电视台、广播、报纸争相报道。学生由最初的几十名迅速发展到1500余名。我也由自己最初的家庭“英语教学室”(《宁夏日报》最初给我的称谓)发展到拥有18名教师的英语业余学校。每当想起我当年为求职屡屡遭拒绝的那份辛酸,而今我却能成为为十几位教师提供职位的人,我心里深知这不是我自己所能做到的,我心里就充满了感恩,感谢那位给我信心让我能索性离职迈入红海的神,更加感谢那位把我的软弱变为刚强的神。
爱的实践——“施比受更为有福”
我属于国家一级残疾,双腿几乎全部丧失功能,但神加在我身上的恩典已让我失去了向社会和他人寻求帮助与同情的借口,相反我却有了耶稣对人的负担。我最喜欢的《圣经》经句之一就是“施比受更为有福”(使徒行传20:35)。孤寡老人烈属子女让我想起了耶稣对丧子寡妇的眼泪,残疾人、患病的基督徒朋友让我想起了耶稣怜悯瘸子瞎子的情景,贫困大学生、下岗职工让我想起了耶稣对门徒说:“你们给他们吃吧!”(马太福音14:16)……于是我便帮助这些人,同时将福音传给他们。其实我知道自己什么也没做,因为我的今天决不是我自身努力所能及的,那源头是上帝的恩助,而我却还没有把十分之一回报给上帝。“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马太福音13:12)而有余的部分是用来干什么呢?不正是要信靠他的儿女们“行公义,好怜悯,与神同行”(弥加书6:8)吗!“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前,当记念造你的主……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传道书12:1, 13)在我看来记念神就是要敬畏那至高者,也要顺服从他所来的一切在上的权柄、先祖、领袖、师长……;对下要不忘那些和自己以前一样苦难的人们,去帮助他们,让他们也能感受到福音使者当初帮助我时的那份来自上帝的爱。
回顾我所走过的路,我慨叹万千:很多人都不喜欢苦难,我以前也一样。而实际上苦难才是人生的财富,就看你如何面对它,我真感谢上帝给了我这两条残疾的腿,要不是它们,也许就没有我的今天。神赐你拐杖走过的路一定比脚踩过的更坚实 ─只要您要长存着信、望、爱去等待乌云风雨后的艳阳天。“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周 江 中国大陆基督徒。
Leave a Reply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