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归依

 

爱的归依

 

文/晓舟

生命与信仰 总第1期 2001年12月

 

我一直很怕回忆,回忆带给我苦涩,带给我心底深深的痛。可是今天,当我沐浴在天父的恩典里成为主的女儿时,再回首这条曲折的心路历程,却满是爱的喜悦……

 

童年的星空

 

在残存的记忆里,童年的日子是五彩斑斓的玻璃纸。家乡田间的小河在手心里流淌,透过那粉红的、淡绿的玻璃纸,小小的漩涡也跳动着缤纷。小小的年岁便在这缤纷中编织着小小的、带着泥土芬芳的梦。每一次缠着奶奶问起自己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奶奶总是不经意地说:“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呗。”于是,执着地相信那漫山遍野的鲜花和我有着一样的快乐和梦想,长长的冬季一如我睡梦里的黑夜,而春天正是我灿烂的黎明。

 

那时候,大地在我的心灵深处,是根,是泉,是静默的生命……

 

直到有一天,来到都市的家,来到父母那里。玻璃纸依旧,却不再有斑斓,城市的繁华漂白了她,也漂白了我的梦。从此,家乡蜿蜒的小河成了心中永远也抹不去的依恋,多少次,听着哗哗作响的自来水声,我的泪止不住地往下淌,我又想起了那跳动着的缤纷。岁月无情地因着我一出生就与父母的长期分离而在我们之间垒起了一道厚厚的墙,这堵墙,爱渗透不进,亲情也摧毁不了,而它却在母亲无情的责打痛骂之下变得越来越厚。那每夜枕着奶奶膝头数星星的温情从此不再,取而代之的是躲在被窝中偷偷的抽泣;那奔跑在田间追逐月亮的快乐也早已在忍气吞声中变成了永远的隐痛。家,这个多少诗人作家笔下的港湾,却装不下我需要的爱!托着腮仰望星空,我悄悄地问它们,为什么我的家不快乐,为什么我的家没有爱?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星星月亮成了我忠实的陪伴,它们半掩在云朵里忽隐忽现,仿佛低吟着一曲无声的歌。

 

纷繁尘世间

 

在顾影自怜的哀愁里,我悄悄在长大。学校里忙的是功课和分数,因为老师说,那里有理想,有成就;而家中的日子填满了永远也做不完的家务。母亲的脸色成了我的“晴雨表”,可晴朗的日子少之又少,常常在不知所措中就临到了凄风暴雨。那时候,生活是绷紧的弦,要竞争,才能出人头地,才能用荣誉去填补心灵爱的空缺。于是,争着每一个第一,哪怕有时是那么的勉强。竞争的结果是荣誉,但荣誉的前面是骄傲,荣誉的背后是嫉妒。记不清曾多少次站在领奖台上了;但忘不了的是心中的得意,也忘不了望着别人领奖时心中的嫉恨。不再有平常之心,脉搏里跳动的是竞争的血气。努力读书,不光是为了学知识,而是为了考第一。那时,文学是我的最爱,可慢慢地,不只是为了兴趣,而是为了将它们变成铅字;选择生物作为我的专业,是因为自己认定将来一定能成个令人羡慕的科学家。

 

当满载四年荣誉走出大学后,连喘息都不舍得,又上了新的“征程”。更加地勤奋,更加地用功,换来的是更高的荣誉和更多的骄傲。当自己的身影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当十年的拼搏终于换来一个博士头衔和一个副教授职称时,当自己高傲地站在讲台上面对那些莘莘学子侃侃而谈时,我已经忘乎所以了,自以为是天下最成功的人。

 

然而,九八年的一个夏夜,在无端又受到母亲一顿奚落之后,我深深地问自己:“我快乐吗,如果我是天下最成功的人?我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在赚取荣誉吗?那么,为什么得到这一切后我心灵依旧是空荡荡的?”仰望星空,又开始寻觅,儿时的梦早已无处可寻,留下的只是斑驳的碎片。闪烁的星星像一个个悬浮的问号,挂在夜幕里;亦如点点泪珠,在疲惫地呻吟。我问星星:我的爱在哪里?我心灵的港湾在哪里?

 

唏嘘美国梦

 

收拾起行装,也收拾起自己的心情,为的是告别我的过去,逃离我的家,我要找回失落的星空。

 

就在那年的隆冬,我踏进了白雪皑皑的芝城。都说美国是梦的乐土,我却期待着能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寻回童年的爱。然而,当我一个人踏着过膝的白雪穿过树林时,尽管眼前的景象仿佛童年家乡的再现,但我的奶奶在哪里?我的玻璃纸在哪里?那曾经养育我的爱在哪里?我能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找回我的失落吗?黄昏的夕阳洒在积雪上,宛如一层薄纱,我的心也蒙上了一层阴影。这里除了陌生,再也找不见我渴望的爱了。

 

美国确实是一片梦的乐园,但它不属于我!深深地记得那些初到美国的无眠之夜,那种在华灯之下备感失落,人海之中反显孤独的痛苦,那些几乎被黑夜吞噬一尽的梦,至今仍然刻骨铭心!

 

儿时的星空再一次浮现在脑海里,一样的静谧,却多了些许凄凉;星星依旧闪烁,奏出的音符却有些悲哀;月亮依旧美丽,却掩盖不住她的苍凉。

 

他乡觅温情

 

来美国的第二个周末,正赶上圣诞节,被一个中国邻居邀请去教会看看。由于在国内早就耳闻圣诞节的教会有异常丰富热闹的“节目”,便忍不住想一睹为快。加上当时孤身一人,寂寞得星期天不敢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那天,我一踏入教会,就见到一个大大的十字架挂在墙上,很多人正低着头虔诚地祷告,看来并没什么特别的“节目”。我好奇地看着旁边的人忙碌地走“程序”,一会儿闭起眼睛祷告,一会儿忙乱地翻着诗歌本,一会儿又正襟危坐听讲道。好不容易捱了一个半小时,终于结束,我赶紧溜回了家。想想自己堂堂一个科学院的副教授,岂能去学那一套“封建迷信”的玩意儿!难道我已经软弱无助到要去依靠那个看不见,听不着,甚至感觉不到的“神”才能生存吗?简直是天大的讽刺!当时心门紧闭,牧师的讲道我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就这样匆匆逃回了家,这一逃,整整十个月!

 

白天的工作紧张而忙碌,我更怕的却是对灯独处的夜晚,常常辗转反侧到黎明,日子就这样一天天重复着。但渐渐地,实验室里有一位长者向我伸出了关怀的手。她温柔地问起我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要不要提供帮助;常常在我自己都不注意的情况下提醒我要好好休息,因为我的脸色看上去比较差;更多的,是在我工作上没有信心的时候给我一次又一次的鼓励。那种柔风细雨般的关怀,在她做来是那样的自然。我从起初的受宠若惊到不习惯,又到满心疑惑,难道这就是我多年来寻寻觅觅的温情吗?她一如既往地关怀着我,情到深处让我暗自感慨!我一直不知道,她的爱从哪里来,是我自己可爱吗?可在我父母眼里,我是个既不温柔也不体贴,甚至都不会流泪的“硬心肠”的女儿!

 

后来,我常常发现自己的办公桌上放着几本中文福音杂志,这对天生爱书的我来讲,恰似如鱼得水。原来是她给我的,这时我才知道她是个多年的基督徒!第一次去教会时见到的那些低着头虔诚祷告的样子又浮现在我眼前,原来在“封建迷信”的背后有着生动的爱!我不由得对基督徒重新审视起来。

 

举步寻真道

 

在林林总总的福音杂志中,我第一次读到世上真的有神,而且神在寻常人中间真真切切地存在着,因着神的爱,多少人的生命被更新,被改变,多少人的生命中有了阳光般的灿烂。“爱”,我又一次读到了这个让我心神激荡的字!当时我绞尽脑汁想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否定这些文章,却发现根本拿不出什么论据。因为三十年“无神论”的浸透使我从没有思考过为什么“无神”,我已将它作为一个“公理”而顺理成章地接受了整整三十年,多么的可悲!从那时起,我下决心用研究论文的方式开始阅读福音书刊,其间,一本“游子吟”开启了我闭塞的、所谓科学家的思路。原来,许多大科学家都是基督徒,而我又有什么资格不加思考地断定基督教是一种“迷信”呢?即使我要否定它,也该先试着了解它呀,这难道不该是我们学科学的人起码的思维方式吗?我终于用惯于接受“进化论”的头脑开始认真地思考起到底有没有神的创造……

 

我要试着了解神!于是,经过十个月的逃离,我又开始去教会了,还参加了教会的“查经团契”。但在“团契”小组里,我仍然显得非常骄傲,每次带了一大堆问题去挑战牧师和弟兄姊妹们,我明白自己还在挣扎,潜意识里不甘心那么容易就作了神的“俘虏”。可是牧师和弟兄姊妹们给了我极大的耐心和鼓励,他们同时迫切地为我灵魂的得救祷告,并向我伸出温暖的手。渐渐地,每周五的“团契”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再忙再累也不愿错过,我深深地被“团契”中那种亲密和谐的气氛所吸引,弟兄姊妹们和我有着相似的学历背景,但他们身上有纯真的爱在流露,他们洋溢着喜乐,可我呢?我问他们爱从哪里来,他们告诉我,“圣经,神的话语!”

 

殷殷上主爱

 

这天,牧师送给我一本圣经,捧在手中,我感慨良多。事实上,在自己国内家中的书架上,也有一本圣经,已躺了十年,可我一次也没有翻过,反视其为愚昧迷信之物。那一瞬间心中有个深深的愧疚,我暗暗对神说:“原谅我,迟到了整整十年……”

 

在牧师的引领下我每天自己阅读圣经。这天晚上,当我打开马太福音第十一章时,神的话临到我:“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刹那间,犹如被电击中,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恰如一个漂泊在外的流浪儿,疲惫了,厌倦了,忽然找到一个宁静的港湾,可以得到安息,这是一个满怀爱的港湾啊!

 

回首自己三十多年来的心路历程,爱是那样的遥远和陌生,那只是童年依稀的记忆!在我的心灵深处,爱是一个让我饱尝切肤之痛的字,我早已深深地把它锁在我的字典里了,取而代之的是奋斗,是出人头地,在成功与失败的竞争中自己早已变得刚强而麻木,多少年来几乎连哭泣都不会了。但就在那个奇妙的夜晚,当我在主的爱里尽情地祷告时,主用其博大的爱向我发出呼唤:“来,我的女儿!”我刚硬骄傲的心彻底崩溃,在泪水长流中决志信主!那一个晚上,我几乎流尽了三十多年来积蓄的所有的眼泪。主的爱彻底唤醒了我心底深处的情感。以后的日子,常常在听道和唱诗中感动得泪流满面……

 

再次仰望夜空,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乡间,又倘佯在幽静的星月里,但分明看见天父在播洒着爱的甘露,使我们不再饥渴。星星眨着眼睛在歌唱,月亮是欢乐的新娘!

 

情系各各他

 

主的爱奇妙地唤醒了我的情感,同样,主也在爱里慢慢地改变着我的生命!2000年初的“跨世纪聚会”使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仿佛经历了一次生命的洗礼。在《游子吟》的作者冯秉诚弟兄以“科学与信仰”为主题的布道会上,受神呼召,我再次举起了决志的手。那一刻,我明白自己决非感情冲动,而是真正愿意踏上跟随神的道路,泪水又一次溢出来,那是喜乐的源泉呵!

 

我决定在2000年的复活节受洗。决志信主以来,我这个曾经一直坚信事实根据的、从事自然科学的人,对主耶稣的死而复活丝毫未曾怀疑,我深信虽然在人无法了解,在神却无所不能。但也正由于只看到神无所不能的一面,反倒对主耶稣曾经道成肉身,为我们的罪被钉上十字架所经历的痛苦不太有感触,只将它当作神的一个计划而已。奇妙的是,就在我受洗前一星期的主日崇拜上,牧师在讲道中详细地介绍了主耶稣背着十字架上各各他山的受难之路以及每一站的经历。刹那间,那一幕忽然在我眼前活了起来,我的心仿佛也跟随着主耶稣的每一个脚步,一步步地登上了各各他!因他所受的鞭打而被深深地刺痛着……那天讲道后的回应唱诗是《古旧十架》,未曾开口我早已泣不成声。直到今天,每每唱起这首诗,心中仍会隐隐作痛,而以赛亚书53章更成了我最钟爱的旧约章节。

 

圣经从一开始就启示我们:因着亚当、夏娃对神的悖逆,人类的罪性和由此产生的恶行就不可避免。我终于明白自己过去的那些自以为理所当然的天性诸如骄傲、嫉妒、怨恨等等,原来是由于自己的罪性所产生的。在神的圣洁面前,那个过去引以为豪的、自以为很成功的我竟是如此败坏!

 

可是,当我如同迷失的羔羊在世俗里偏行己路的时候,神竟如此深爱着我这个连自己母亲都不喜欢的人,为了担当我们的罪孽不惜赐下他的独生子走上十字架。当我读到“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以赛亚书53:4a; 5b)时,我的心再次被震撼,原来那个创造天地的、大而可畏的主,也是我个人的救主,是我可以称呼为“阿爸父”的主,是赐给我新生命的主。

 

主啊,感谢你!在我受洗前的最后一刻,终于让我懂得了耶稣为我们的罪所付代价的沉重;终于让我明白了十字架救恩的意义;终于让我体会到你的爱是何等的长阔深高!

 

真爱的回归

 

主后两千年的复活节,也是我的复活节!我要对天上的星星说,我已找回了失落的天空,我已拥有了新的生命,这生命里有基督,有爱!过去三十年苦苦地寻求,一个人走得好孤独,好沉重。在从前麻木的“刚强”里,不但自己缺乏爱,而且也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可是今天,当我被天父从冷漠中唤醒的时候,我的生命连同爱一起复苏了!

 

出国以来,每月一次与母亲的常规通话往往局限于简单地、礼节性地问一问身体情况,说一说美国的新鲜事,这似乎成了每个月固定的作业。受洗后一个多月,恰逢“母亲节”来临,教会中一位弟兄献上了一首情真意切的怀念母亲的诗,我对母亲封闭多年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那天夜里我辗转不能入眠,第一次深深地思想我的母亲,我问自己:“在我埋怨她从不爱我的三十年里,我曾试着了解她的苦衷吗?在那个被时代扭曲的岁月里,她是否也有从未告诉我的痛苦?如果说我认为她不是个好母亲的话,我又何曾是她的好女儿?我关心过她的内心世界吗?”我跪在地上向神祷告,神的灵感动我找到了自己身上的许多罪,我看到自己实在不是一个好女儿,我第一次为我母亲向神迫切祷告,渴望母亲能够原谅我的过错,渴望神能将我心底的忏悔带给我远在故乡的母亲,我渴望有一天能将神对我生命的改变、真爱的唤醒告诉母亲!

 

这以后,在电话中我会有意识地问一问母亲心情怎么样,空余时间都干些什么,想些什么。虽然一开始电话那头母亲流露出几许诧异,但渐渐地,她似乎也受到了感应,话也开始多起来,有时也会问问我情绪怎么样,压力大不大,我意识到我们母女之间从原先的客套交流慢慢转变为相互的关心,有时她会情不自禁地感叹一句,“到底还是女儿懂得体贴。”每次通完电话,我会在祷告中为我和母亲越来越走近的心向神献上感谢,同时也更迫切地求神创造契机让我能将自己的得救重生原原本本地告诉从未听过福音的母亲。

 

我和母亲的通话时间越来越长,慢慢地,母亲了解到我内心世界的变化不是因为我年龄增长而慢慢变得成熟,也不是由于我自己也当了母亲能体会到一点她的心境,而是一种本质的、从无到有的改变。她在惊喜之余追问我变化的原因。感谢主,契机来了!我一点点把我所得到的试着从她能理解的角度给她解释。慢慢地,她知道了耶稣。但她仍然对我的信仰将信将疑,以为是因我在异国他乡太寂寞所致。我只能继续为她祷告,持续了一年多。终于有一天,当我们仍向往常一样在电话里谈心的时候,她忽然告诉我,有个邻居最近也一直在给她讲耶稣基督,还劝她有空去附近的教会看看,她说她原本不想去,但联想到我的变化她又觉得很好奇,于是答应了她的邻居要去教会“认识认识耶稣”。哈利路亚!我一边挂电话,一边大声高呼起来,喜悦的泪夺眶而出。

 

今天,我真正懂得,主耶稣基督是爱的源头。在我们远离主甚至拒绝主的时候,主仍然一直在深深地眷顾我们,因为从生命的一开始,我们和主就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我们的福分!这福分与生俱来,我们要做的只是,敞开心去领受。在主里,最能感受到的是,生命是那样的丰盛,无论前路是平坦,是曲折,是鲜花,是荆棘,天父的爱永远陪伴着我们!

 

被这种爱所充满的生命真美!是的,我又看见了五彩斑斓的玻璃纸,这斑斓,折射出缤纷的希望;我又看见了童年的小河,那流淌在手心的,是爱……母亲,让我在天父的爱里,轻轻地对你说:“我爱你!”

 

晓舟  来自中国大陆,曾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并获博士学位;95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现在芝加哥大学从事病毒学研究。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